“需求”讲的是“人无我有”的市场“商机”,创业抓住这个“商机”就抓住了市场“契机”。
商场如战场,残酷得很,特别“人无我有”更难做到。我去年1月去了一趟海南,发现小火机演变成大商机。海南的风大,抽烟人都离不开“火”的“点”发,衣兜里有“烟”就有“火”,配套得很。物美价廉的防风火机在哪里?这就是“商机”,谁抢先经营,谁就是市场赢家!海南不乏有心人,有人就抓住这个“商机”,把它变成“契机”发了大财。做法很简单,在“一次性火机”上增加一角三分钱的投入,做点小改进,一次性火机就变成了“一次性防风火机”,价钱由原来的一元一个,卖到两元一个。到海南旅游的人多,人流量非常大,这种防风火机的销量也就非常大。“有心人”成了市场“需求”的观察者,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将“商机”变为“契机”,一招制胜。
我想起“火柴”时代,烟瘾大的人,几乎一包烟一盒火柴,装在衣兜里还易揉碎,很不方便。一些人改用火机,也不耐用,隔三差五的就要加油。我记得自己用的是汽油火机,不管什么好东西,沾着它就沾着汽油味。一次,一位朋友送我一小包高档茶叶,叫我回去泡开后品尝。我随手将这一小包茶叶装进衣兜里,不料与火机接触上,泡出来的茶水,只有汽油味,没有茶叶香,糟蹋好东西了。
人是会想办法的,你不想,别人想。我认识“一次性火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一位会抽烟的中年女同事,到日本去了一趟,回来后,梳妆打扮洋起来,特别是手中点烟的“洋玩意”,十分好用。她发了一支洋烟,给我点着,我才发现她手里的火机与我的不一样。她说,这叫一次性打火机,国外都用这个,可用好长时间。她炫耀着,有些得意,随手将还剩一半气体的“洋玩意”送给我。的确,这火机非常好用,事后,我用了20多天。后来,国内也有了这种火机,并迅速普及开来,替代了木质火柴,替代了传统打火机。后来,火柴厂垮了,传统火机更多的是用来把玩或收藏。再后来,也有了加油的防风火机,但都没有一次性火机便宜耐用。
我想起婴儿用的尿不湿,解决了不少人的烦恼。这就是“商机”,不靠等待,靠发现。“有心人”才会从“小事”中发现“商机”,变为“契机”,一追到底,做强做大产业。我们经常讲“产业链”增加商品附加值的道理,讲得非常好,但这种“道理”不付诸行动,也是白搭。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中走出来的,这个“走”就是磨练成长。
一个人要想创业,就要学会从“需求”中发现“商机”,做到了这一点,才会找到下手的“契机”,何愁创业不兴!(昭通日报 作者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