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明公路铁路航空齐发力 全力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昆明信息港    04-18 22:59:22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深夜时分,夜幕下的春城灯火阑珊,当大多数人渐入梦境时,一列列“子弹头”动车组列车正开进昆明动车组运用所(以下简称“动车所”)。白天,动车往返于云南各处,到了晚上18时至凌晨4时,运行归来的动车回到动车所,经过清洁美容后进入检修区库,由动车机械师进行全面“体检”后,车辆进入存车线“休息”,等待开启新一天的任务。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王永文摄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王永文/摄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

2017年春节期间,云岭大地上的高铁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期待与关注。顺应云南高铁时代的到来,动车所与昆明南站同期投入使用。目前,动车所占地约为717亩,有存车线50道,其中含洗车线3道,临修线2道,最大可满足90列标准动车组检修需求。随着高铁动车线路的大量增开,动车所越来越热闹,这里的动车由43组增至现在的78组。每天,有51组动车组要投入使用,主要开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1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2

昆明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记者上官艳君/摄

在昆明工作的小董告诉记者,过去回趟大理老家,坐普速列车要8个小时,自己开车最快也要4个多小时,自从昆明到大理的高铁开通,回家变得很方便。“坐上高铁,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前一久,闺蜜结婚,我还去了趟丽江,周六去周日回,很方便,朋友聚在一起很轻松,也不耽误工作。我们还打算相约乘高铁去一趟香港,哈哈,想想就超棒!”

最让人兴奋的是,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不仅高铁直通省内、国内多地,飞机也越来越方便,可以直飞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生活品质感觉一下子跟世界接轨了,幸福感直线飙升。不仅小董有这样的感受,近年来,许许多多的市民都切实感受到了昆明市交通建设的与日俱进。

7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昆明交通运输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完善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便捷高效的交通出行正是昆明交通运输事业变迁和飞越的缩影,也是昆明交通运输行业70年辉煌发展的真实写照。当前,昆明市正在全力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均快速推进,成绩斐然,交通运输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铁路

百年铁路变迁见证昆明交通发展历程

抚古思今,云南人民为路的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但却矢志不移。回味云南铁路百年史,人们的记忆大多都会跟随着从米轨到高铁的发展而记忆犹新。

1910年,滇越铁路南段(越南段)和北段(滇段)历经9年修筑得以贯通,3月31日举行通车典礼,4月1日全线运营,云南铁路百年第一页由此翻开。滇越铁路的开通,给云南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的民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云南铁路发展的曲折历程和现代交通发展的缓慢步伐。如今,这一切都已发生沧桑巨变。

昆明南站。记者上官艳君摄

昆明南站。记者上官艳君/摄

2016年7月5日,云岭高原迎来了历史性时刻——第一趟高铁从昆明南站开出,沪昆客专云南段正式启动联调联试,标志着沪昆客专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2016年12月28日,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和昆玉铁路“三箭齐发”,云南正式迈进高铁时代。高铁的开通,无疑让昆明到各大城市的旅行时间大幅缩短,让回家的路不再漫长。

百年前的滇越铁路,蒸汽机车时速仅几十公里;如今,沪昆客专设计运行时速350公里,云桂铁路设计运行时速200公里,预留每小时250公里的运行条件。百年前的云岭高原,1800多米的海拔高差,让修筑滇越铁路的法国人望而生畏。如今,沪昆客专、云桂铁路云南段的建设者们打开重重“山门”,让梦想照进现实。

未来可从昆明乘火车出发畅游周边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铁路快速发展,一个覆盖全省、连接周边、通向海外的铁路线网已基本形成。

昆明是云南铁路网的枢纽中心,现已建成通车的铁路主要有成昆、贵昆、南昆、内昆、昆玉、昆河、沪昆、云桂等。为建设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5条出境铁路通道进入规划,分别是中越铁路、中老泰铁路、中缅铁路、中缅出境通道、中缅印出境通道,未来可实现与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的联通,并最终构筑起昆明“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大通道。

昆明市作为全省铁路网的枢纽中心,已基本建成昆明铁路枢纽,形成昆明站、昆明南站“两站并重”的格局。未来10年,将新建昆明西客站、昆明长水机场站,形成“三主一辅”的铁路客运站和东、西、南、北货运站场,辐射国内外的货运体系。

云南省“五出境八出省”铁路建设简图。记者上官艳君翻拍

云南省“五出境八出省”铁路建设简图。记者上官艳君/翻拍

昆明南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云南“八出省、五出境”的重要枢纽。2016年12月28日,昆明南站正式投入使用,云南省和昆明市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的开通,让昆明到各大城市的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到北京,由原来的33小时22分钟缩短至12小时11分钟;到上海,由原来的34小时8分钟缩短至11小时15分钟;到深圳,由原来的29小时7分钟缩短至6小时51分钟;到南宁,由原来的12小时4分钟缩短至4小时41分钟。

目前,从昆明南站始发的高铁动车通达全国19个省(区、市)的主要城市。云南高铁已基本形成了1小时覆盖滇中城市群,2至5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至12小时辐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高铁交通圈。随着高铁线路网越织越密,昆明南站的旅客发送人次将逐年递增,预计2019年旅客发送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

高铁的开通,并不仅仅是时空距离的缩短。云南大发展,前提是以路网尤其是铁路网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大发展。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围绕“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规划实施,云南铁路也向着“内连外通”的路网目标阔步前行。

旅客即将乘坐动车从昆明南站去往各地。记者上官艳君摄

旅客即将乘坐动车从昆明南站去往各地。记者上官艳君/摄

内连,云南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点。北上可连接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往东可连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泛珠三角。外通,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印度、孟加拉国、泰国邻近,面向“三亚”、肩挑“两洋”,是中国陆路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处于前沿地位。

随着“八出省、五出境”云南铁路网的构建完善,搭乘高铁这趟时代快车,昆明将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铁路枢纽,云南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乃至印度洋沿岸国际贸易的枢纽,成为经济、社会、文化等的辐射中心。

航空

蓝天之上谱写腾飞华章 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显著增强 

同时,昆明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亦显著增强。

始建于1923年的昆明巫家坝机场,是继北京南苑机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这座机场,在世界航空史和二战史上都极负盛名。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扩建多次的巫家坝机场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于是,一座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长水国际机场应运而生。

自2012年6月28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转场运营以来,客货运输业务量发展迅速,2018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5.95万架次,旅客年吞吐量达4708.81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42.83万吨,旅客吞吐量跻身全球第35位。

截至2018年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南亚东南亚航线中,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34个,位列全国首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己基本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国并向国际延伸的航空网络,逐步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链接亚欧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S1卫星厅预计明年10月建成 

昆明机场正在实施航站区改扩建(S1卫星厅)工程。记者上官艳君摄

昆明机场正在实施航站区改扩建(S1卫星厅)工程。记者上官艳君/摄

目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远超现有T1航站楼3800万人次的设计容量,航站区和飞行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昆明机场正在实施航站区改扩建(S1卫星厅)工程,包括飞行区工程、T1航站楼增容改造工程、S1卫星厅工程、行李系统工程、旅客捷运系统工程和停车及公共设施工程。主要建设规模为,在S1卫星厅周边及西飞行区北部新建60个机位,建设各类道面67.09万平方米;建设连接T1航站楼和S1卫星厅的有轨电车系统;建设S1卫星厅。

中建股份昆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S1卫星厅项目部指挥长杨雪峰介绍,正在建设中的S1卫星厅位于航站楼北侧1600米处,“一字形”布置,建筑面积12.77万平方米,按照满足1500万人次旅客年吞吐量要求设置空侧候机和到港功能,设置36座登机桥。S1卫星厅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基准面下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已开始施工,计划于2020年10月竣工。

aaa

昆明机场已成为国内连接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倪嘉云/摄

2020年 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6700万人次

根据《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相关内容显示:到2020年,昆明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将大幅度提升,国际航空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地航空公司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届时,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7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机场年保障起降48万架次。航线达到350条,其中国际航线达到1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60个,基本形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网络。

2030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20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2200万—2400万人次。完成T2航站楼及西区跑道等相关设施建设。机场年保障起降82万架次。航线达到500条,其中国际航线达到2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100个,全面建成覆盖完善的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

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提升航班运行保障效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在昆明机场AOC大厅(运行指挥中心)看到,指挥中心内设有昆明机场所有驻场航空公司席位,几块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运行航班的相关数据。其中,A-CDM智能运行协同决策系统扮演着“机场大脑”的角色。

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提升航班运行保障效率。记者上官艳君摄

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提升航班运行保障效率。记者上官艳君/摄

运行指挥中心员工介绍,“长水常准”(长水A-CDM智能运行协同决策系统)在2014年年底正式上线运行,以全面提升航班运行保障效率。该系统覆盖了云南机场集团16个部门和全部运营机场,包涵了机务、物流、航食、地服等10余家保障单位,涵盖了19家航空公司及监管局、空管局。该系统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航班运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智能决策,帮助机场建设大数据中心,从而提升机场地面运行效率,提高航班正点率。此外,该系统结合机场资源和人员调度,还拓展开发了机位智能分配、智慧地服调度等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对资源和人员进行调度和优化,提升机位、廊桥、车辆等地面资源和人员的利用率。

目前,昆明机场内部1000多辆引导车已全部安装GPS系统,与A-CDM智能运行系统协同决策,将实现自动捕捉航空器落地信息,大大提升机场地面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路

寻沾高速计划于10月1日建成通车 地铁线网形成“十字”骨干网络

“寻沾高速计划于今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寻沾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目国介绍,截至目前,寻沾高速项目已完成投资额49.16亿元,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全力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正在建设中的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记者上官艳君摄1

正在建设中的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记者上官艳君/摄

18日,记者在小龙潭1号大桥建设现场看到,施工现场规范有序,各个工种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小龙潭1号大桥建设已进入收尾工作,预计5月底完工。

"整个工程最大的难度都集合在这座桥上了。"林目国告诉记者,小龙潭1号大桥地处断裂带,跨东川铁路、牛栏江引水隧道,上跨寻倘一级公路,地形较为复杂,因此他们使用了公路钢混组合梁安装技术。

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施工现场规范有序,各个工种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上官艳君摄

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施工现场规范有序,各个工种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上官艳君/摄

正在建设中的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记者上官艳君摄

正在建设中的寻沾高速小龙潭1号大桥。记者上官艳君/摄

据介绍,寻甸至沾益高速公路是滇中城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和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G56)的横向连接线,是云南南部、东部入川、入黔的必经之路,也是缓解昆明周边昆石、昆玉、昆楚等高速公路的重要之路。项目全长59.954Km,由昆明段及曲靖段组成。其中,昆明段全长34.458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3.5米。项目建设总工期三年。

于今年1月23日正式建成通车的功山至东川高速公路,同样意义重大。功东高速结束了东川区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实现了昆明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现在,昆明到东川行驶时间已从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

东川南收费站。记者上官艳君摄

东川南收费站。记者上官艳君/摄

功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华伟介绍,功东高速公路起于G85功山立交,经功山镇、阿旺镇、姑海村,止于东川区小龙潭村,路线全长49.4公里。项目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米。全线共设隧道单幅24座,主线桥隧比达63%;全线共设置互通式立交4处,服务区1对,收费站3个。这条高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纵向快速运输通道,是昆明市“五环十三射”向北辐射的射线之一,是云南连接川渝两省和东川区通往昆明主城区的唯一快速通道。

目前,昆明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基本构建。由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南站、昆明站以及五大公路客运站构成的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基本建成,有力扩大了昆明综合交通枢纽面向全国和区域的辐射能力;以东风广场站为代表的一批轨道交通枢纽相继建成,城市客运枢纽体系得到逐步完善。通过航空、铁路、公路客运引入城市轨道、城市公交的接驳服务,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间无缝对接、高效互联互通的格局初步显现。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昆明公路网结构功能也日益完善。目前,全市公路里程187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12公里。“十三五”以来已完工7条,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226公里,正在建设高速公路12条,规模约525公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高速公路4条,待建规模约208公里。实现了通往周边地州全部高速化,通往辖区内各县区的公路基本高等级化,通乡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100%,全市较大自然村已基本实现通硬化公路。

黄马高速、武易高速、小龙高速、呈澄高速、南连接线高速、武昆高速、西北绕高速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绕城内环线系统闭合成圈,外环线系统即将形成。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公路网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基础、县乡道为支撑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环线”+“射线”的公路网结构,发挥着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地缘优势,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陆上通道。在国际公路运输通道方面,5条公路(G56杭瑞高速、G8511昆磨高速、G8011昆河高速、G320沪瑞线、G213兰磨线)实现了昆明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比邻国家的道路联通,其中与曼谷之间基本实现了自驾一天可达。

2018年以来,在实现黄马高速、武易高速建成通车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武倘寻等13条高速公路,在建规模574公里,加快推进昆明至倘甸高速公路、昆明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前期;东川—倘甸等国省道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其中,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宜良至澄江段(50km)已于去年1月22日正式通车,其他剩余工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2019年将实现全线通车。

此外,昆明水运和管道快速发展。昆明打造了精品水上旅游,建成了滇海古渡大码头;中缅油气管道已建成使用。昆明市城市居民出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5月1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1、2号线投入试运营,昆明迎来了“地铁时代”,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6号线一期、首期工程1、2号线、1号线支线、3号线等4条线路投入试运营,试运营里程88.5公里,车站59座,日均客运量达到62万人次,十字骨干轨道网络已形成,成为连接主城与机场、主城与高铁站、主城与东、南、西、北四大客运站换乘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同时,常规公交保持稳步发展,中心城区城市公交日均客运量约240万人次,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已达57.6%。

编辑:苏雯芊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