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上有事,扶贫忙不赢,我就请个假,下次如果我们平川请人家么我又参加噶”
“县上镇上挂村领导来入户,村上星期四要过六一儿童节”……
——摘自王文涛2019年5月27日14:22分微信对话
大学生村官韩杰怎么也不愿相信,一个小时前还在微信聊天,谈大学生村官组织考察力角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表兄王文涛会离他而去!
29名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宾川排弟兄姐妹也不愿相信,那位胖嘟嘟的长兄,竟然会在扶贫“夏季攻势”期间就离他们而去!
王文涛,这位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夏季攻势”的路程中,因交通意外,生命定格在26岁!定格在2019年5月27日15:30! 定格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路上!
王文涛微信朋友圈截图
百年咖啡古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
2016年9月25日,得知县上第一次给村委会派来一名大学生村官,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主任杞文平亲自来到镇上迎接,当胖嘟嘟的王文涛站在杞文平主任面前时,杞文平满脸疑惑“这个大学生,给要得?”王文涛看出了主任的疑惑,笑笑,满怀对朱苦拉的憧憬,与杞主任一起上了微型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镇上到朱苦拉村委会,67公里的盘山公路,王文涛吐了十来次,到了村委会,老杞安顿好小王,赶忙给他熬了鸡汤,小王谢过主任,艰难的吃了一小碗,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牵挂大学生小王的老杞早早来到村委会,小王已经精神抖擞在扫地了。看着惊愕的村主任,小王笑着说:“不好意思,让主任担心了。我与我表弟说好了,一次晕、两次晕,坚持下去肯定就不晕了,我有坚持下去的决心”。看着调皮的小王,老杞释然了。从那一天开始,王文涛正式开启了他朱苦拉大学生村官模式。
王文涛微信朋友圈截图
王文涛,1992年12月17日生于宾川县宾居镇宾居社区, 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次年9月底选聘为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助理,同时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就任于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王文涛父母在家务农,弟弟在中石油公司加油站工作。
“农村的雨露养育了我,农民的纯朴和善良感染了我,我深深地知道农村的现状、农民的艰苦,所以我愿意用知识和青春去改变这一现状。”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年轻的他稚气中生着豪气,秉承“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去、拿得出手”的理念,认为与基层人民群众打交道要沉得下身子去,不能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高高在上,而是深入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顶在前面,干在难处。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成长,2018年8月20日,王文涛光荣的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我参与了朱苦拉的成长,朱苦拉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朱苦拉村地处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东南边,距宾川县城108公里,南与平川镇东升村委会接壤,西与宾川县钟英乡毗邻,北与丽江市纳么地对歭,东与楚雄州大姚县铁锁乡隔鱼泡江相望,处平川河、鱼泡江与金沙江交汇的峻岭峡谷之上,是鸡鸣三州的地方。世居傈僳、彝、土家族、拉祜等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村,24株古咖啡树被称为中国咖啡的活化石,是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
朱苦拉村
朱苦拉村
“一个古老浪漫的村庄……”2016年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王文涛的成绩是第9名,他完全可以选择条件相对好一点的村委会,但他说,听过许许多多优美的歌曲,朱苦拉的赞歌太美啦,就选这个宾川最边远、贫困的村庄。他的表弟韩杰受他的影响,义无反顾选定了朱苦拉毗邻的东升特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以愚公移山之志,切实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文涛2019年3月21日的朋友圈留言。到朱苦拉村任职后,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王文涛对贫困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致贫原因,以便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在脱贫攻坚“补短板,迎国检”期间,他与朱苦拉村州、县挂包部门干部职工、镇挂包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三委”成员、村小组长、支部书记为队员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队一同开展入户帮扶宣传和扶贫档案的整理完善工作。
扶贫路上
腿受伤也要找到每一户签字确认
山区道路崎岖,他总是骑着摩托车每天早上七点半从村委会出发工作,晚上九点半以后仍然在农户家看到他的身影,晚上回到村委会以后,还要对白天详实核查了解的信息进行再补充、再完善。通过“补短板,迎国检”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宣传政策,掌握了解了每户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受教育情况、住房情况,在他与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王文涛做到了入户帮扶宣传全覆盖、农户情况不用翻笔记全明白。王文涛善于思考归纳,他认为扶贫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症结,才能“精准施策”,因此在工作中更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致贫原因,在入户工作中详细地和村民进行交流沟通,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贫情分析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数据。
王文涛(中一)参加全县扶贫大数据集中录入时工作人员集中帮他过生日
2017年4月的一天,在去下味口搬迁点的过程中,王文涛的左脚被利石划伤,在村委会卫生室包扎后,他杵着双拐,又投入搬迁点建设,这一次,他整整3个月没有离开朱苦拉村。他的朋友们只能在微信圈看到他包裹的左脚和搬迁点工作的身影,心痛不已。小王笑呵呵的安慰朋友们,“脚痛就不想跑出去了,正好可以沉下去认认真真做一些拿得出手的工作”。
大学生村官不用具体挂钩扶贫户,但小王对全村委会256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家庭、收入等情况了如指掌。罗溪村建档立卡户李洪贤爱喝酒,身体状况较差。小王给自己下任务,多次帮李洪贤家干活,帮助他争取建盖了房屋,规划落实核桃、花椒产业,帮助李洪贤逐步减少喝酒,多劳动锻炼,走上脱贫之路。
在王文涛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朱苦拉村委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基础设施及群众的住房、就医、就学、饮水等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户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朱苦拉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971人,贫困发生率82.1%。到2018年,贫困人口减贫至10户1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2%,人均年度纯收入达到了7200元,朱苦拉村委会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考核验收,脱贫出列。朱苦拉村民时常都说:“小王就是我们朱苦拉人,刚来时以为他这么年轻可能待不了多久,谁知道在这个应该结婚成家的年纪,一来就为我们村奉献了三年,我们村的变化离不了他的付出。”
开始觉得是远,现在觉得是热情
“什么叫不忘初心?回到最初便是踏实,可能不有为这里干了多少事,但是开始的地方总是那么熟悉,当一个人适应了能好好睡觉的地方,可能就是最直白的热爱!”这是王文涛2018年12月3日朋友圈中的一段话,并在朋友中感慨,朱苦拉“开始觉得是远,现在觉得是热情”。
王文涛微信朋友圈截图
在王文涛朱苦拉住宿房间床头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另一本是《平川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特别的是两本书很多地方王文涛都做了读书标记,还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以伟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达不到伟人的高度,但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细心的王文涛每次到平川或县城,回村时必定要带几包糖果。一开始朋友们疑惑的问他“胖子,你这么胖还要吃糖?”他总是笑而不语。后来才知道,朱苦拉村委会与朱苦拉小学门对门,住校的小学生很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天下午,小王会拿一点糖果,分发给贫困学生,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
朱苦拉远离平川镇平川街,每周都要到平川街采购一周的蔬菜和食材,王文涛总是主动请缨,做好后勤服务。这一习惯潜移默化带回宾居老家,每次有机会回去,他都会习惯性的给节约的父母买好一周的蔬菜、食材,才放心的回到朱苦拉村。
王文涛(中一)参加护林防火巡山
王文涛(前一)参加护林防火巡山
由于工作扎实,业务精湛,王文涛被列为大理州脱贫攻坚督促考评人才库人员,多次被抽调参加县级、州级、省级交叉检查,先后到丽江、云龙等地检查学习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经验。他总是利用每一次机会,观察学习,把好的东西带回平川,与驻村工作的战友们分享。他与村党总支、各党支部和党员同志一起在朱苦拉实践“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以党支部建设为契机促进贫困户脱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双推进”方式,大家紧紧抓住朱苦拉中国小粒咖啡发源地的优势,齐心协力在朱苦拉村成功孕育了宾川县朱苦拉咖啡协会、朱苦拉互助社、朱苦拉育保养殖合作社、朱苦拉劳动力转移合作社,为朱苦拉脱贫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径。同时,小王与大家一起,在村党总支领导下,积极探索发展朱苦拉柑橘种植试验基地,结合传统村落建设,依托百年咖啡的品牌效应打造朱苦拉鱼泡江流域旅游路线,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户收入稳增基础。以一季田为样板基地,建立完善了村级施工路线图,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帮助孤寡老人铺床
听到王文涛不幸辞世,村主任杞文平唏嘘不已。就在一周前,王文涛家里催促他回去相亲,小王还请老杞周六(5月25日)与他一起回宾居,请老大哥帮他把把关,但因扶贫“夏季攻势”行动,老杞没有去成,成为终身遗憾。其实,小王有过一段恋爱经历,因多种因素分手。此后,一直在朱苦拉的小王忙于工作,没有机会再找女朋友,直到去世前一周家里催促才答应回去看看。
勤勉敬业,上下求索,永在路上矢志不渝
任职以来,王文涛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自我追求,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他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自信”。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工作中做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他不忘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学习,做好笔记,善于钻研。在驻村扶贫的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勤勉敬业,踏实苦干,坚持把宣传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和安排部署作为本职工作来抓,同时,结合日常走访了解的情况和贫困户迫切的需求,因户施策实施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王文涛(中)参加扶贫工作会议
王文涛(左一)参加扶贫工作会议
王文涛有句“名言”:哪怕干飞鸽牌村干部,也要有做永久牌工作的决心。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王文涛同志对照大学生村官职责和驻村工作队员职责任务,积极协同村“两委”成员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物资、项目等支持。在上级支持下,朱苦拉村先后完成了投资160余万的村委会厨房和卫生间改建和各项内部器材采购工作,彻底改变了朱苦拉村委会办公用房拥挤、条件艰苦、设施陈旧的问题。小王还积极协同村委会向挂包帮扶部门争取资金40余万元,投入到下味口和味哩搬迁点的点亮工程和朱苦拉村观景台建设工程中,为易地搬迁点添砖加瓦。经过大家努力,解决了朱苦拉村委会办公用品老化问题,更换了价值5000元电脑两台和价值3万余元的打印机,为朱苦拉完小争取了价值2500元的全自动洗衣机一台,解决了住校学生的衣物清洗问题……
王文涛(左一)参加脱贫成效异地交叉考核
时间定格在2019年5月27日15:30,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驻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的扶贫工作队员陈文斌、张喻和朱苦拉村委会大学生村官王文涛一行三人,在前往驻村扶贫工作途中,途经平川镇帽角山路段时,因下雨路滑发生交通意外,陈文斌身受重伤,张瑜、王文涛两位同志都在扶贫路上永远离开了我们。几年来,他们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冲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奉献着青春,谱写着扶贫壮歌。为了光辉事业,他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朴实的朱苦拉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昆明信息港 通讯员杨宏毅 茶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