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记者从“2019年云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上获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支撑服务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聚焦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对云南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引领,助力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十三五”以来,该院科技成果转化年均超过3000万亩,年新增农业效益25亿元以上,茶叶、花卉、水果、蔬菜、甘蔗、咖啡、油菜、中药材等方面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云岭大地“开花结果”,让“云”字牌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新标签活力更增、产业更强、声名更响。
省农科院建成全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份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库,选育出30多个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在省内推广应用,研制开发的“云海白毫”“佛香茶”“滇红香曲”“滇红金针”等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茶叶博览会大奖。省农科院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创新模式,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及转化体系,截至目前选育出花卉新品种317个、获授权236个,申请专利190项,研制国家、行业等标准61项,品种、技术、标准等成果居全国第一。省农科院“十二五”期间选育柠檬、芒果、桃、红梨、苹果等水果品种25个并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如柠檬新品种“云柠1号”“费米耐劳柠檬”及配套技术在德宏柠檬产区应用覆盖率超过90%,红梨品种与技术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省农科院开展白菜、甘蓝、芥菜、白花、青花菜、萝卜、辣椒、蕃茄、茄子等蔬菜品种选育,育成新品种22个,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省农科院研发的咖啡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咖啡产区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咖啡酶促脱胶技术、咖啡豆机械干燥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十三五”主推技术。省农科院在全省示范推广滇重楼、滇龙胆、秦艽、灯盏花等10余个优良中药材品种,推广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法、滇龙胆育苗技术等16项先进实用技术。省农科院育成一批高产高糖新品种,研发应用温水脱毒种苗、全程机械化和轻简化生产等技术,助推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从3.37吨提高到4.04吨,支撑云南甘蔗出糖率连续10年全国第一。省农科院创新提高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肥用”综合利用价值,延伸了油菜产业链。
此外,省农科院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工作,完成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监督抽查、质量安全普查等系列任务,以及相关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组织实施“三品一标”检测、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推广应用农产品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等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9年该院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云南有机农业研究服务中心”,为名特优新品牌的打造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通过畅通转化渠道、强化成果应用,这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在云岭大地“开花结果”。据统计,该院油菜品种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80%;甘蔗自育和引进品种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50%;茶叶品种“云抗10号”推广160万亩,单个品种占全省茶叶面积的30%以上;水稻品种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0%;小麦品种“云麦53”单个品种超过80万亩。有机生态茶园技术、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双减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一批由省农科院带头创新的农业技术的转化应用,为云南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云南日报 记者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