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玉溪市交警大风垭口中队提供
“别看它其貌不扬,可救了5个人的命。”近日,记者来到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大风垭口,在民警胡锦文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个“网红”大网兜。这个大网兜位于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元江县2公里长下坡k229+500米的自救匝道内,网兜下就是100多米深的悬崖。
巍巍哀牢山中,镶嵌着被称为昆曼国际大通道咽喉要道的昆磨高速玉溪段,当中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坡顶与坡底海拔落差达1100米。特殊的地理特征造就了该路段坡长、弯多,桥密、隧长的典型山岭高速特点。罕见的道路环境,加上经常出现能见度不足100米的浓雾天气,使得行经这里的重载货车极易发生失控、起火等事故,且连环追尾事故风险极高。
救命的大网兜
“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大网兜救命的事实。”在玉溪市交警大风垭口中队,胡锦文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起事故,“2018年7月26日,一辆大货车失控冲进自救匝道,车头冲出挡墙,挂在100多米高的悬崖上。幸运的是,车上两人虽然掉出驾驶室,但掉落在挡墙外的网兜里,一人轻伤,一人擦伤,均没有生命危险。”
此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后,迅速刷爆朋友圈,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称这是“史上最牛”大网兜。
这个大网兜是大风垭口交警中队“发明”的,目的是在自救匝道不能延长的情况下,保护更多驾驶人的生命安全。
2015年,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大队长许文平多次实地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匝道外面修建一个大网兜,兜住那些飞出去的驾驶员或者车头,减少车毁人亡的事故率。
据了解,自2004年通车以来,昆磨高速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已有约1100辆重载货车失控,300辆货车烧毁,造成123人死亡,在2007年以前,曾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死亡之坡”。因为大风垭口中队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27公里长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2008年至2011年间,发生3至4人较大事故2起,比2007年之前4年间发生7起下降了71%;而2012年至今的7年间,该长下坡路段未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死亡人数也从10年前的每年20余人下降到近5年来的每年2至5人,其中,大网兜功不可没。
最唠叨的警察
“师傅,您好!我们是玉溪交警,前面是连续27公里长下坡,大货车因刹车失控已造成100多起死亡事故,请您加水检查刹车,休息10分钟后再上路,祝您一路平安!”
13年来,这句话执勤民警每天要对途经大风垭口的全国各地驾驶员重复数百次,他们是驾驶员耳旁最“唠叨”的警察,一些多次往返经过此地的驾驶员被交警感动,每次经过大风垭口,都会主动停靠向民警们停车问候。
除了句句叮咛,送“福”字也是大风垭口中队的又一创新提示措施。
13年以来,中队共提示全国各地重载货车160余万辆次,为民送“福”字贴100余万次,提高了外省籍驾驶员对长下坡的认知度和防控措施的知晓率,这对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货车的失控率。
在执勤点,记者碰到了一名湖南籍的大货车驾驶员。细数一下,他的车上已经贴了10个新旧不同的“福”字贴。
“还要贴吗?”民警问道。
“必须的哦,10个‘福’字已经保了我10年的安全。10年来,在这条路上跑,我没有出过一次事故。是你们的细心提醒保证了我的平安,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驾驶员说。
大风垭口交警中队目前有民警8人、协勤14人,成立于2006年,是省二级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中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2019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