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浅之时,高黎贡山下的万寿菊花海已长成它最美的样子,花田里到处可见群众摘采万寿菊的身影。吉兴林此刻也在花田中采花。
万寿菊
吉兴林是保山市腾冲市界头镇黄家寨社区吉家湾村民小组一名普通的村民,其家中有四口人,妻子患有精神病,女儿刚工作,儿子还在上大学。三级残疾的吉兴林今年53岁,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支撑。
坎坷的命运练就坚强的心
把时间倒退20年,吉兴林家举步维艰。在这个十口之家,每年种出来的粮食最多只能顶半年,常常得到山里找野菜、野果充饥。仅六个月大的时候,吉兴林就因掉进火塘把左手烧伤,五个手指都烧没了。
吉兴林
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吉兴林努力练习,让自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无论这个过程多么艰难,他只会把痛藏在心里,微笑着面对父母,面对生活。在吉兴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村里的河水上涨冲毁了通往学校的小桥,上学需要更多的费用和时间。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决定不再上学。
身体残疾的他活得比任何人都艰难,但阳光的心态为他的生活驱走了不少寒冷。23岁时,吉兴林结婚了,心头满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可渐渐地,吉兴林才发现,妻子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家庭里里外外全是他一个苦苦支撑。曾经有人问他,“你妻子这样拖累你,就没有过别的想法?”吉兴林只是淡淡一笑,“她也是可怜人,我们夫妻一场,这辈子,只要有我的一碗饭就不会少了她的。”
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吉兴林还不断想方设法找寻赚钱的门路,省吃俭用地攒钱,供两个孩子读书。所幸孩子们争气,纷纷考上了大学。
身残却不缺发展的劲头
再穷,也不能没了志气;身残,也不能没有尊严。
吉兴林认为,虽然自己身有残疾,但不能以此换取他人的同情,或是把它当做偷奸耍滑的挡箭牌。在社区公益事业中,吉兴林从来都冲在前头。2015年,黄家寨社区要修入村道路,每户群众自筹6000元,村委会考虑到吉兴林家的特殊情况,决定免去他那一部分自筹款,可他死活不同意,拼拼凑凑还是一分不少地交了;2017年,社区修建设村庄道路,每户自筹1万元,他依然将1万元钱一分不少地交到社区。
十年前,吉兴林想到了要靠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烤烟一直是界头的支柱产业,虽然身患残疾的他很难独立完成,但依然选择每年都种。2018年,界头引进新兴产业万寿菊,这让吉兴林眼前一亮。
通过多方了解,他认为种万寿菊适合他单手操作,果断地向村委会上报了6亩的种植面积。从大田移栽到中耕管理到采摘到出售,吉兴林一个人靠一只手完成。去年,他种植的6亩万寿菊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到了今年,5亩菊花就有将近1万元的收入。
吉兴林除了发展万寿菊产业还随时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把重楼种植做大做强。2011年,当村里的群众都还在种植油菜、玉米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发展重楼种植。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他购买重楼苗,他便自己到山里去找,育籽、分苗,从一株发展到两株、十株、二十株……2019年,吉兴林的重楼种植已经发展到2亩多,平均每年的收入在7000元以上。
如今,吉兴林已成为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是个个称赞的“阳光大叔”。他永不言弃的拼劲和闯劲,让全家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