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 通讯员陶延华/摄
2018年6月,玉溪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以州(市)为单位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在我省率先改革、先行先试。一年零四个月后,玉溪市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截至今年10月,全市9个县(区)、74个乡镇(街道)、667个行政村、6223个村小组按要求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务,试出了经验,探出了路子,确保群众可受益、成果可检验、经验可复制,为云南省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玉溪经验”。
亮出一份家底 从“混着过”到“明算账”
“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玉溪市查清了集体家底、理清了资产权属、保障了村民权益、化解了矛盾纠纷,实现了‘闲置资产盘活、集体经济壮大、群众稳定增收’的喜人成绩,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释放新动能。”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说。
“家底”清、账本“明”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基础。
玉溪市对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城中村和城郊村重点解决资产家底不明、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明晰产权关系,量化资产股份,规范收益分配;对资产较少或没有资产的村集体重点核查确认“四荒地”、机动地等未确权到户的资产,盘活闲置资源,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民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玉溪市首先全面摸清集体“家底”,厘清权属关系,实现了从“混着过”到“明算账”。截至2019年4月,全市9个县(区)、74个乡镇(街道)、667个行政村、6223个村小组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率100%,全市共清理核实集体资产总额189亿元。
江川区江城镇通过“一清、二查、三公示”的“三步走”程序,对16个村(社区)110个村小组开展资产核查工作,共清查核实资产29796.3万元,比清查前账面25199.4万元多出4597万元,增加18.2%。
“一清”即对全镇各村组集体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等实物性资产进行实地盘查,对往来款项须经当事人(单位)证实,对盘盈盘亏财产物资登记造册,说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调整财务账目,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符。“二查”即由村组对权属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和集体经济合同,采取“以账找物、以物对账、账物相符”的方法进行核查,在“账据、账款、账物、账证、账实”五相符的基础上,由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村组的清查统计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资产核查真实、质量过硬;“三公示”即将清产核资的结果向村民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清查结果准确无误。对历史遗留问题经工作组和村两委把关后,提交村民依法表决作出处理决定,确保清查结果客观、得到群众认可。
为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利益,玉溪市探索开展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保障经济合同合法有效,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
“江城镇对全镇各村(社区)的资产资源发包处置进行全面的清理。”江城镇镇长赵子良说。通过清理不良资产、化解债权债务、收回集体权属、严格验收批复,集中整治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的“无效合同”“永久合同”“口头合同”等现象,全面解决农村“三资”管理各类乱象,做到登记精确、分类精确、清理精确。
目前,江城镇共清理集体经济合同574份,合同签订总价10185.68万元,实际兑现金额2440.54万元。77份不规范合同已清理整治25份,对剩余不规范合同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分类限期销号处理。
认定一种身份 让“农民”成“股民”
“这是今年刚领到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证上标注得清清楚楚,家里5口人,人人都有股份。”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一组居民朱玉祥拿着股权证高兴地说。
农民变股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怎么定?通海县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民主确认成员身份的路子。
“我们严格把握成员界定关,在成员股东界定上,全县明确规定了3类成员身份的确认,4类成员身份保留,6类成员身份取消和13类特殊成员的确认。”通海县农经站副站长李密桃说,按照宽接受、广覆盖的原则,注重保护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增强产改的合法性、和谐性。目前,通海县确认村级成员580个、组级成员8.3万户25.4万人。
江城镇探索出了“方案认定细致、认定过程细致、动态调整细致”的“三细致”路子。研究制定的《玉溪市江川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原则和程序。同时,各村组依照《指导意见》实行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事一策,制定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具体程序、标准和管理办法,保障了认定办法既恪守原则,又符合实际。
“经过‘收集意见、酝酿讨论、会议议决、公开公示’的民主程序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江城镇副镇长李平良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后的动态增减调整,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我们明确了3股人员、新生人员及公职人员的股份情况。”玉兴街道荷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家德说,原出嫁姑娘及其子女,2002年股份制改革时享受3股人员,股份一律设置为全股,并一次性享受全股待遇;新增人员(新婚迁入、新出生)人员的股份一律设置为全股,一次性落实享受待遇;公职人员不再继续持有本股份合作社股份,不具有股东资格,其所持的股份可流转到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家庭成员中,流转不出的交归集体所有。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产改办主任陈开翔说,玉溪市依据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坚持主体作用,体现民情民意,指导县区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和农村特殊人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对于重大问题和争议事项,一律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民主表决;创立成员确认“研判建议、沟通反馈、实名票决、落空追认、多占退出”五项机制,加强过程管控;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等。
通过成员身份认定,彻底搞清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范围、数量,既防止“两头占或两头空”现象,又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的利益等问题。截至2019年6月,玉溪市667个行政村、6223个村小组完成成员身份认定工作,认定农户57万户,认定成员183万人,完成率100%。523个行政村、4887个村小组完成资产量化股权设置工作,完成率100%,改革时点量化资产总额130亿元。
做好一本公账 使“股权”变“真金”
“农民”变“股民”、“股权”变“真金”,实实在在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分享改革成果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此,玉溪市通过折股量化,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这本“公账”折算成股份,量化到各位成员,成员每年按股份获得集体分红,真正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使村集体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如果把农村集体资产比喻成“蛋糕”,那么在改革中不但要做好“蛋糕”,更要切好“蛋糕”。
“通海县通过‘严把股权设置和资产量化关’,设置土地股和人口股两种股权,既保护了原始股东的权益,又兼顾新增成员的利益,全县设置土地股40.15万股,人口股129.41万股。”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产改办主任溥发高讲道,在资产量化上,重新审核调整清产核资系统中的经营性资产后再量化,对资源性资产只量化能取得稳定收入的部分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价值评估采用政府土地征用的相应补偿价及公允市场价,目前全县量化资产17.24亿元。在股权管理方面,坚持引导采取“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对一些坚持要实行动态管理的村组,尊重村组的意见实行动态管理。
以江城社区一组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例,该小组在清产核资中确认集体经营性资产2624.5万元、资源性资产5.6万平方米。按照静态改革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两种股份,即设置40%的土地股1750.5股,用于配置给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设置40%的成员股1750.5股,配置给2019年1月31日确定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置20%的集体股(机动股)875股,主要用于调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增减变化。
“精准折股量化明晰了产权,农民变成了‘股东’,有了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江城社区副主任黄忠明说。
不仅要切好集体“蛋糕”,更要研究如何做成“大蛋糕”。
玉溪市将符合条件的666个村(社区)、6201个村(居)民小组都成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计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6867份,颁发股权证书52万份,股金分红总额8572万元。标志着农民成为股民,合作社可以以一类特殊法人身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我们创新开创了银村携手股权担保贷款新模式,在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权能赋予中摸索出一条股权担保贷款新路子。”江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家明说,凡属江川区江城镇江城社区一组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均可通过股权担保在江川兴福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享受同比低利率贷款、同比高利率的存款服务。“通过银村合作,使农民手中‘沉睡’的股权‘活’了起来,充分享受了改革红利。”
“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折股量化到人,做活股权,股民用自己拥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和收益分配权作抵押、担保,向江川兴福村镇银行申请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贷款难题。”江川区农经站负责人说。
玉溪市通过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综合改革、产业项目发展、土地流转相结合,把过去漏管的、沉睡的、低效的资产资源通过入股、租赁、合作、联营等方式盘活,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产业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江城社区第一居民小组通过对澄川高速公路旁700平方米的低效房进行改造,实现年租金由40万元增收到115.3万元。同时,江城社区第一居民小组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利用本组的土地资源和集体资金,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四位一体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实现年收入130万元。
通海县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工程项目、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流转交易,集体资产资源进入市场实现公开、公平交易,实现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最大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蛋糕”。截至2019年10月,通海县通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办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事项418件,标底价15192万元,中标价14849万元,有效增加集体收入343万元。
玉溪市农经站站长雷云莉介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主要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有效盘活了集体闲置资产,为探索利用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四荒地”、养殖水面、果园;闲置的房产设施、建设用地;独具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源等,通过自主开发、入股经营、合资合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及观光、休闲乡村旅游业,从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据统计,全市农民从村集体获得股金分红达8572万元。(云南日报 记者党晓培 贾云巍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