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社会治理开启新篇章 社会治理年度综合指数持续上升
昆明信息港    12-28 10:57:52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2月26日,《昆明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报告》基于2016年至2018年昆明及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的社会治理指标数据,历时一年编制完成,是市委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目前昆明市社会治理方面最为系统和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通过纵向三年的比较,横向与省会城市、发达地区、周边城市对比分析,明晰了我市社会治理所处水平,找准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全国率先提出社会治理

  “1+2”指数和测评体系

  昆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在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基础有效夯实、社会力量协同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机制逐步理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昆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城市品牌,就要求我们具备先进的社会治理能力,包括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在昆明市社会建设工作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吴剑平看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全面不全面,关键看社会建设。

  最新发布的《报告》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社会治理“1+2”指数和测评体系,“1”即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通过大量调研,运用“头脑风暴”“熵权法”,筛选提出36项社会治理指数,并将36项指数分为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构建起昆明市社会治理的标准体系;“2”即是昆明市社会治理测评体系(着重测评和引领市区相关部门以及街镇社会治理)、昆明市创新社区治理测评体系(着重解读“创新社区治理”的绩效),通过测评找差距、抓落实,从整体上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区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此外,《报告》把昆明社会治理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考量,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城乡治理品质明显提升、惠民实事办理群众满意、社会治理基础有效夯实、社会力量协同有序参与、平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机制逐步理顺等8个方面,客观总结近年来昆明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并运用主成分数学建模的方式,计算昆明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数,2016年为80.36分,2017年为80.78分,2018年为81.03分,年度综合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昆明优势

  优良的空气和医疗卫生资源

  为进一步把握昆明市社会治理的水平,《报告》还从36项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中,抽取了若干指标,与我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37个华东地区地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贵阳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分别作了比较分析。

  在昆明市与全国省会城市比较中,课题组将昆明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等5个社会治理指标数据与《2017中国省市经济发展年鉴》《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全国省会城市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结果上看,昆明有1项指标高于省会城市平均值:“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报告》提出,昆明市2016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8.59张/千人,省会城市的平均值7.42张/千人,昆明市较省会城市平均值高出1.17张/千人,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0位。

  在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比较中,昆明的“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千人)”“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全年空气优良率”等5个指标高于北京、广州和深圳。此外,重庆、成都、贵阳与昆明同为西南地区发达城市,在数据比较中,昆明“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千人)”“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空气优良率”5个指标领先于重庆、成都、贵阳。

  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武红毅介绍,“与全国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昆明的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千人)、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等指标数据排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资源还是处在全国靠前的水平。”此外,昆明2018年“全年空气优良率”为98.90%,成为助推我市社会治理发挥积极作用的一大优势。

  提出34项

  加强创新昆明社会治理方法路径

  《报告》提出了昆明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昆明社会治理与我国发达地区的不足。在与省会城市比较的指标数据中,昆明有4项指标低于省会城市平均值,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较平均值相差2.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平均值相差3664.42元;“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较平均值相差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平均值低410.32元。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找准了昆明社会治理的差距,从以上数据看出,昆明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完善、分配公平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武红毅介绍,《报告》从增强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完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34项加强和创新昆明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这些方法的提出除了理论数据分析外,还来自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

  例如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一轴心三驱动”社会治理模式,五华区丰宁街道党工委开展虹山中路社区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推动社区居民自治、黑林铺街道“党建引领 四社联动 品质服务”创新“1234”工作法,盘龙区金江路社“五社联动”建美好社区,西山区前卫街道广福社区“融入式党建”引领、打造“五福”社区等,都成为我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当前,昆明社会治理正开启新的篇章,《报告》的发布,对推动昆明在社会治理上对标先进、提升理念、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2020年开始,《昆明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将每年发布一期,除了以年为单位对昆明市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之外,今后《报告》的内容将引入更多社区实践的典型案例,为基层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更深更实的准则和办法。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