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洱海保护治理须有“一盘棋”思维
云南网    06-10 09:11:31

苍山洱海水天一色。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摄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洱海视察生态保护,他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近年来,大理州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历史性转变。全州工业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规模养殖场在禁养区内全部关闭搬迁。92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3.88%;8981个村生活垃圾实行收集处理。全州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2019年11月至今年5月,洱海水质连续7个月保持Ⅱ类。

全域一盘棋是治理水污染的内在要求。治湖不能把眼光只盯住湖。水污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河湖水质恶化的主因,就是流域内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所致。大理立法保护洱海,几经修订,保护治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科学。最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把范围从250平方公里的湖面扩大到2500平方公里的整个洱海流域,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从单纯的治污截污转变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

治理水污染要从区域转向流域。通过上下游的利益平衡和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构建一个具有统一约束力和规制力的保护体系,以避免上游污染、下游白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交界性河流、湖泊,更需防止这边治理,那边污染。水质要想既达标又能保标,做好全流域治理协调联动是关键。当下,跨行政区域治污不同步现象仍较普遍,做到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协调推进,务必树立“一张网”的观念,由“动脉”向“毛细血管”延伸,使每一处排污都能汇入管网,流进污水处理厂。

水污染防治,上下左右联动、协同治理至关重要。水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消解治理效果。如雨污分流工程虽然建成,但部分关键节点泵站、污水管还处于待建或在建状态,污水不能接入下一级管道。这样一来,建好的工程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只有从截污、清淤、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形成系统性,水污染治理才能实现生态目标。

环保离不开建立反制污染行为的社会监管机制,但长远来看靠监管并非上上策,关键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意味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腾笼换鸟,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根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治水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科学统筹水环境治理,绿色产业是定盘星。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既要抓全流域整体规划,又要抓水体的个体整治,同时还要形成反制污染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机制,多方协同发力,洱海才能清澈宜人,给群众带来更大获得感。(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