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时隔4年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重新亮相 共展出文物近400件
昆明信息港    05-18 22:17:15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张蕊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昆明市博物馆经过2年筹备的“古滇探幽——滇国 滇人 滇文化”青铜展,也于当天全新亮相,这也是继2017年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闭展修整后的首次亮相。

本次展览共有近400件文物集中展出,其中,包括铜帽、巫师纹铜鼎等多件展品首次亮相,能让人们近距离领略古滇的神秘魅力。

活动现场。供图

时隔4年,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再次亮相。供图

据介绍,此次恢复展出的“古滇探幽——滇国 滇人 滇文化”青铜展,是在原来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的基础上,通过重新修复、补充、梳理后再进行陈列展示的,展品以昆明地区出土的古滇文物为主,旨在通过展览,讲好云南故事、讲好昆明故事。

与之前的青铜展主要展出古滇器物相比,此次展览的内容囊括了滇国、滇人、滇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按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艺术造诣、兵器装备等板块展示,集中全面展现古代滇人的生活风貌和人文风情。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展品中,宜良青龙山出土的铜帽及巫师纹铜鼎等文物为首次亮相。

此外,本次展出的展品中,动物形象也较为丰富,比如:在五牛盖贮贝器、鹰首形铜扣饰、三豹噬牛铜扣饰、猴边嵌玉长方形铜扣饰等文物中,牛、猴、豹、鹰等动物形象以不同的形态呈现,也从侧面展示了古滇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可以让人们跟随精美的青铜器,跨越幽深的时光隧道,走进古滇国,探寻其中的奥秘。

展览现场。张蕊/摄

“此次开展的青铜展,与今年博物馆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的主题十分契合。这个展既是恢复我们关闭多年的青铜文物展,又是开启我们未来基本陈列——历史文化名城展的第一个展览。”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表示,在闭展这4年当中,昆明市博物馆对馆藏的青铜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和研究,加上新年来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希望能给观众带来关于古代滇国新的认知。另外,人们通过对古滇青铜器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古滇物种和古滇文化的深层意蕴。

首次亮相的巫师纹铜鼎。张蕊/摄

“执伞俑”正面向广大市民进行征名。张蕊/摄

除了此次青铜展,在活动当天,昆明市博物馆还组织了“执伞俑”开展向广大市民征名的活动,广大市民可以积极参与到为“执伞俑”命名的活动中来。出土于晋宁石寨山71号墓的“执伞俑”,是昆明市博物馆重要的青铜藏品之一。俑为成年男性,跪坐在卷曲的腿上,手持一铜制伞,伞内沿处悬挂铜铃铛。位于伞盖边沿的伞铃制作精巧、纹饰美丽,时隔千年仿佛还能听到它发出的清脆响声,悠远而回肠。本次征名活动将持续三个月,通过征名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5.18国际博物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五牛盖贮贝器等文物展现了古滇生物的多样性。张蕊/摄

“5.18”活动当天,昆明市博物馆新设置的交互屏也首次亮相,通过交互屏,参观者可以欣赏到馆藏文物的三维影像,领略馆藏文物的多面魅力。此外,4号展厅还举办“千年回望 梦圆凌云——官渡区在博物馆壁画临摹作品展”,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壁画艺术的魅力。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