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已建成47家市级院士工作站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作用显著
昆明信息港    07-12 08:26:42

7月2日,云南(昆明)范云鹰专家工作站在晋宁工业园区揭牌,这不仅是晋宁区首家科技类专家工作站,也意味着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有了新的进展。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昆明市重视引导和支持国内外一流院士及团队来昆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组织八批市级院士工作站评审认定工作,建立了昆明市机电与运载领域院士工作站、昆明市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院士工作站等47家院士工作站;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10家市级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了昆明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火车头”作用。

攻克玻璃钢生产技术难点

范云鹰是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多年来开发了绿色电镀、无铬钝化、金属表面转化膜技术等多个材料防腐技术,科研成果在上百家企业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2018年,了解到昆明中天达玻璃钢开发有限公司在玻璃钢生产上的难点,范云鹰与企业展开全面合作,攻克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变革后,企业产品性能大大提升,去年,在疫情对多数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背景下,企业产值保持增长。

云南(昆明)范云鹰专家工作站揭牌。

据悉,云南(昆明)范云鹰专家工作站建立后,将力争用3年时间,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按照规划,力争今年研制1个新装备、开发1个新工艺,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2022年突破核心技术3项,新增产量300吨,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2023年新增产量450吨,新增销售收入1700万元。

在全球独家开发出绿色钙盐

在国内外制盐工业中,食盐产品易结块;盐硝分离效率低、品质差;精制生产中设备结垢、能耗高、盐品质量差等是普遍存在的难题。2018年,昆明市盐领域院士工作站依托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建设,在王静康院士带领下开展“80 万吨/a 盐硝联产——热法提硝处理工艺及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投入研发经费 790余万元展开技术攻关。

在产品处理上,项目组以云南省特有的天然、富含可溶性高钙的卤水为原料,研发氯化钠、氯化钙同步结晶、产品不结块关键技术,彻底解决了食盐产品添加亚铁氰化钾/钠等抗结剂影响健康的国际难题,在全球独家开发出绿色、无抗结剂的天然钙盐。在工艺上,以高原深井矿盐硫酸钠型卤水为原料,开发盐硝高效分离的分步结晶技术,建立起全过程模拟模型,优化工艺参数。通过增加芒硝母液循环量、调整盐硝蒸发比例,优化温度、体系压力和晶种加入工序等条件,控制关键变量,盐硝分离效率达到 99%以上,无水硫酸钠I等产品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此外,开发出“新型阻垢剂+2%HCl”协同阻垢技术,结合研发硫酸钙法深度净化等节能降耗方法,通过设备集成创新应用,80万吨/年盐硝联产工艺热效率达88%以上,设备正常运行周期达60天以上,单位产品能耗折标煤从128.16千克下降到 119.09千克。3年研发,项目通过 6 条生产线的技术应用,实现了年产 180.5 万吨盐硝联产规模,获云南省 2019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开始,为支持国内外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在昆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期3年内,昆明市给予院士工作站财政支持经费 180 万元,专家工作站财政支持经费 90 万元。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省市联合共建的新模式,通过省市政策叠加,进一步营造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环境。

据建站承担单位不完全反馈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底,64 家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共 253 项;获得新产品、新技术 399 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市级院士站和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产生销售收入135.6亿元,累计产生利润 7.6亿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起,昆明市将陆续揭牌张文宏、周德敏、罗卓荆等一批专家工作站,围绕经济社会重点产业、领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编辑:苏雯芊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