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COP15尚未启幕 196个缔约方“信使”已“飞抵”昆明
掌上春城    07-15 18:26:56

在COP15即将在昆明召开之际,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全鸟类邮票”认证的中国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在重新梳理这套已经扩充至16500枚的邮票时,意外发现在其所涉及的全球315个国家、地区及海外属地中,包含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所有196个缔约方(其中欧盟未发行过邮票)所发行的鸟类邮票。

就像《生物多样性公约》的196个缔约方和“凤翎南现”鸟类科普展中“世界最全鸟类邮票”展览之间,因为对鸟类保护共同的关注被联系到了一起。在“凤翎南现”鸟类科普展上,各个缔约方通过邮票这种世界通行的文化IP和图形语言,不约而同地向大众讲述了一个关于鸟类的故事,这实在是一种冥冥之中、心有灵犀的约定。

鸟类是人类眼中一道“飞翔的风景”

邮票的方寸之间,是最能展现各国文化艺术水平的“迷你舞台”。此次展出的邮票,不单饱含着各国人民对鸟类的喜爱,更充分展现了各缔约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风范。本套邮品中,最古老的邮票要数西澳大利亚于1861年发行的黑天鹅邮票。西澳大利亚是黑天鹅的故乡,其首府珀斯有“天鹅城”的别名,当100多年前的匠人,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塑造这栩栩如生的黑天鹅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引以为傲。

展品中的奥杜邦纪念邮票,则出自美国著名画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之手。他绘制的鸟类图鉴被称作“美国国宝”。奥杜邦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画作,每部作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先后出版了《美洲鸟类》《美洲的四足动物》两本画谱。其中,《美洲鸟类》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曾老师的画可以把人美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松这样评价邮票设计者曾孝濂。在中国,同样也有被誉为“最美设计”的鸟类邮票——《中国鸟》。《中国鸟》邮票获得了第十三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最佳连票奖,是中国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获得该项奖项,填补了国际大奖的一项空白,意义深远。面对2008年国家邮政局给到的《中国鸟》设计命题,曾孝濂经过再三考证和思考,最终决定用小版张的形式把不同地域的几种鸟浓缩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互相穿插、各得其所,营造一个非客观真实但又貌似自然和谐的环境,以增强邮票的感染力。

共同保护即将消失的美好

邮票对于21世纪的新一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品类了。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需要“嗖”一声抵达的信息,传统的“鸿雁传书”或许会在人类通讯史上彻底成为历史。邮票也不再承载其“已付费待传递”的功能,我们也只能通过收藏爱好者的分享才能领略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同样可能面临消失的还有邮票中的动物们。据介绍,此次展品中,很多邮票内容包含多种已经灭绝的鸟类(如:渡渡鸟、古巴红鹦鹉、旅鸽、恐鸟、大海雀等)以及濒危物种(如:圣卢西亚鹦哥,百慕大圆尾鹱,纯色鸽,圣文森特鹦哥,波多黎各鹦哥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缔约方共同的意愿

邮票自古就与信息传递相关,这套“世界最全鸟类邮票”中囊括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全部196个缔约方(其中欧盟未发行过邮票)发行过的鸟类邮票,看起来像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实际却是一场共同关注的“心灵碰撞”。这场始于对鸟类关注和喜爱的邮票收藏,传递了196个缔约方不约而同关注的“环境风向标”——鸟类的信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缔约方,早就从鸟类这一与人类生存联系最紧密的生物,注意到了保护鸟类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