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色浪漫的蓝花楹到落日余晖的海晏村,一片花海、一个港口、一幢旧楼、一块路牌很可能因某个元素、某种情怀突然在网络上蹿红,引起网友的集体围观。互联网制造出来的一个个热点吸引着无数的网红和素人,似乎只要努力蹭一蹭,打个卡,就可以藉此记录下自己走过的痕迹亦或者通过流量赚取财富。正因如此,打卡逐渐成为了热度最高的词语之一。当然,“打卡”属于个人行为本无对错,但是游客应遵守文明规范,如果打扰到居民生活扰乱了社会秩序,那就不合适了。
每年五月,昆明的蓝花楹盛开,整条校场中路被包裹在紫色的海洋里,这一抹浪漫的紫色也点燃了全国各地游客 “打卡”的热情。暴增数倍的人流、扎堆“打卡”的游客,给这条并不宽敞的老街造成了严重的道路堵塞,部分游客只忙着“打卡”,不顾及其他市民的感受,缺乏文明礼貌,更有甚者不顾自身安危,横穿马路,游走于机动车道之上,不但扰乱了交通秩序也将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
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大渔乡的海晏村,是古滇国时期的渔港码头,是一个宁静、纯朴的古村落。近年来,昆明市加大对滇池的生态保护力度,海晏村生态景观得到改善,络绎不绝的游客到此参观,热闹异常,海晏村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流量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湖岸上的垃圾和汽车的轰鸣。前往观看日落的车辆络绎不绝,乱停乱放的车辆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暴增数倍的人流也让村子里的厕所不堪重负。
而热衷于建筑 “打卡”的游客,不由分说闯进院里逛一圈、拍一通,这样未经主人家同意就擅闯民宅,轻了说这是不尊重他人权益,重了说这是涉嫌违法。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打卡”行为,自然而然会引发其他市民的厌恶和反感。对于游客来说,“打卡”不能太过放纵,应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主动遵守文明规范,尊重他人权益,不打扰居民生活和影响商家的经营秩序,共同维系和谐美好的旅游环境。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加强对网红“打卡地”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各地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发生冲突,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王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