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会泽有组织成建制转移劳动力就业 今年全县务工收入将突破150亿元
昆明信息港    09-08 09:58:30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难、稳定难、增收难,会泽县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致富产业开发,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宣传发动、技能培训、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维权保障全链条中的作用,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组织、成建制、成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会泽县务工收入已占据全县脱贫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预计2021年全县务工收入将突破150亿元。

5万多会泽人在长三角地区务工

耿良伟,会泽县者海镇范家村人,2020年脱贫,家里有五口人,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四岁,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做重活,妻子要带孩子,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靠耿良伟在昆明做餐饮,一个月只能挣到3000元。

今年,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到村上宣传外出务工政策和招聘信息,耿良伟听说浙江的工厂里工资待遇不错,还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跟随浙江龙盛集团的厂车来到厂里,厂里人事部指导帮助我填写资料,根据我的经历和实际情况,把我安排在成品包装岗位,目前月工资在6000元左右。”

李炳福来自会泽县上村乡革黑村,他和父母、妻子一家四口在浙江打工8年多,家庭每月有近两万元的收入,通过打工已经脱贫致富,而且尝到了甜头,他连两个孩子都带到浙江去读书。“现在厂里的收入很不错,国家的政策也非常好,准备再苦两年,回来把新房子盖起来。”李炳福满怀信心地说。

江苏太仓,600年前,云南人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这里扬帆启航,七下西洋。今天,有2000多会泽人在太仓市打工。木材厂里,机器轰鸣。一根根切割好的长方形木材从机器上下来,龚绍强和杨花莲负责打包,他们干计件,多劳多得。

龚绍强说:“这些地方工钱高,我一个月能挣到六七千元,除去一家子的生活开支,还能剩下四千多。”在太仓打工的2000多会泽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春节以后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头戴印有“云南就业”字样的红色帽子,免费乘坐大巴和务工专列输送出来的。在太仓,很多外来务工者都知道会泽集中输出的“小红帽”。

耿良伟、李炳福、龚绍强、杨花莲只是会泽县外出务工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缩影。如今,5万多会泽人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务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有不少人已经在当地买房买车,安家落户,演绎了会泽劳务大军的“长三角现象”。

全县转移就业总量不断提高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会泽县按照“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工作思路,把转移就业作为重要抓手,稳存量、保增量、调结构,全县转移就业总量不断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组织领导到位,同频共振“促”就业。按照县级总揽、乡级督促、村级落实的工作思路,县级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县外省内、县内转移就业党(总支)支部。

县级成立1个转移就业管理服务中心,25个乡(镇、街道)成立转移就业服务中心,381个村(社区)组建转移就业服务站,招聘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员381名、培育就业扶贫信息员522名,负责做好摸底调查、岗位收集、政策宣传、岗位推送、劳动维权、稳岗服务等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外联内引、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谋篇布局到位,压实责任“保”就业。制定了《会泽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五年行动计划》,明确2021-2025转移就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县纪委监委、县政府督查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级”督查巡查工作机制,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由班子成员带队,组成10个分片联系工作组,日报告、周通报、月调度转移就业工作。2021年集中抽调力量,对劳动力台账进行了5轮电话抽查,实现了转移就业台账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系统帐相符、帐实相符。

就业培训到位,提升技能“帮”就业。强化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整合教育、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建立免费“培训超市”,探索“企业+基地+农户”、带薪实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依托一产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依托二、三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贷款扶持开展创业培训,依托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等,开展全员化技能培训,做到送教到村、送学到户、送技到人。2021全县已组织开展技能培训393期17338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4634人次)。

供需对接到位,拓宽渠道“扩”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县外通过对接65家省外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质企业,适时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87场,帮助30.5万人实现县外转移就业。县内依托“两园五基地”、商贸企业、建筑企业、农业合作社、餐饮宾馆及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帮助14.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会泽县外出务工品牌初具规模,全县从事果树种植8500余家、带动就业3.7万人,从事肉牛养殖加工7700余家、带动就业3.1万人,经营餐饮、住宿行业790余家、吸纳带动就业1.2万人。

工作落实到位,政策激励“带”就业。严格执行“减、降、缓、免、返”等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2021年共为384家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4700余万元。制定了外出务工奖补、吸纳就业奖补等八项就业优惠政策,对脱贫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激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帮扶措施进行了细化。目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805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84家,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1亿余元,帮助、带动10.01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关心关爱到位,强化服务“稳”就业。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络服务员、服务小分队的作用,做好联络服务、信息沟通、跟踪维权、困难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在集中输入地设“驻外党支部”11个、“驻外工作站”13个、“驻企联络员”15人,在输出地压实乡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员、就业扶贫信息员责任,组建就业服务工作队,负责做好联络服务、信息沟通、跟踪维权、困难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家人安心、自己放心。

加大“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力度,帮助外出务工劳动力实现“出”家门、“进”厂门。2021年发出大巴194辆、务工专列16车次(57节车厢)、高铁专列1列,累计向浙江、江苏、广东、福建、上海、安徽等地集中组织输出21批次10081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62人。

会泽县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有107.3万人、59.18万农村劳动力。目前已转移就业44.76万人(省外8.43万人,县外省内22.11万人,县内14.22万人),较2020年全年转移就业数增长了2.7万人,增幅达6.4%。

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64342人,较2020年全年转移就业数增长了10706人,增幅达6.9%。省外转移就业84333人,较2020年全年转移就业数增长了10903人,增幅达14.8%。实现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不低于去年、省外转移就业总数不低于去年、脱贫劳动力转移总数不低于去年“三个不低于”目标。(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