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丘北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要求,采取“六举措”打造“乡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物质精神文化保障。
结合新时代文明发展要求打造乡风文明。近年来,丘北县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开展以孝道文化等为代表的文明家庭、模范先进评比等,通过家训、家风传承弘扬等代代传承。以家庭文明为基础,夯实文明建设的根基。培育各具特色的乡风民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在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培育具备创新意识和致富本领的新一代农民,转变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主体。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实质、结合各乡镇地方特色推动落实。
结合新时代文化资源要求打造乡风文明。健全投入资金保障制度,综合包括转移支付在内的各类手段,保障财政优先供给、金融服务下沉、社会多元聚力,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先完成农村地权、林权、宅基地和房屋财产权等确权工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理清权属,加强运用绿色资源、创新意识拉动投资,结合区域文化资源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打通城乡人才双向对流通道,建立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城市投资者在农村的各项权益,并培育和带动包括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农村内生人才,形成人才储备。
结合新时代文明建设要求打造乡风文明。在实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入手的层面将乡村文化建设设计规划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多规合一的规划中,提炼出象征乡镇村寨乡风文明的文化标识和意涵。在“新时代”大发展背景下,把自然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好人好事评选,对好家庭、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公开表彰,带动培育崇德向善、争做好人的文明乡风。
结合新时代乡贤资源要求打造乡风文明。鼓励在职或退休干部等,发挥好他们在促进乡村招商引资、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经济能人等领域的作用。运用好他们改善乡村面貌和村民生活的良好愿望和商业经验及渠道资源,运用好他们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促进村民更多参与公共事务。运用好他们的文化影响力和表现力,为乡村的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承、讲好新时代故事、带动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等作出贡献。
结合新时代指标考核要求打造乡风文明。打造乡风文明不是简单照搬、复制,千村一面并不是真正的乡风文明。从县域、乡域和村域、地域来认识、社会人文情况、发展阶段情况等具体实际出发,在具体工作开展上从地方特色出发,因地施策、因人施策,重视乡村内生文明资源,激发乡村主体活力。
结合新时代发展创新要求打造乡风文明。在乡风文明发展创新过程中,注重借鉴学习推广创新,向外学习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避免走弯路。通过学习借鉴,再对照自身情况、社会人文情况,总结出适合自身建设发展乡风文明的路子。通过交流、学习,县乡之间、地区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机制,形成监督工作机制、发现不足的“照镜子”机制。在经验总结、交流中依据建设效果、学习体会来评比先进村社、先进乡镇和城乡交流先进典型。
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发源于乡土、潜藏于乡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富有特色的民间习俗、优秀的家风村风等,还要实现乡村文化与城市发展文化的交流融合,让乡村居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生产生活质量,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讯员:张德华 李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