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日期间,昆明市将在持续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强文化惠民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市将有200余项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线上 线下’形式举办,确保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还有10天,就到春节了,作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怎样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又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都在感叹“年味淡了”,甚至开始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形。的确,过去老百姓过年最看重的是物质上的丰富,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今的过年不再仅仅停留在吃得好点、穿得美点、玩得尽兴点上,对精神上、文化上的“年味”,也有了更多的追求。而这种“年味”的烘托,就离不开“文化粮食”,离不开挖掘春节文化内涵。
在这一点上,昆明市文旅行业算是竭尽所能,从主管部门到相关文化单位,再到县区、街道、社区,都努力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充分营造春节的文化氛围,弥补“年味”的平淡。据相关报道显示,今年春节,昆明市推出的200余项文化惠民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还采用了符合当下形势的线上模式,既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还能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参与其中。比如:春节期间,昆明市文化馆将利用昆明公共文化云搭建“我的村晚我的年”专题栏目,深入基层,将各县(市)区丰富多彩的“村晚”系列活动,以网络直播+网上联播的形式进行全面展示;昆明市图书馆将开展2022年新春民俗文化书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等线上、线下活动;官渡区举行喜迎新春舞龙活动;五华区大观街道将举行“魅力大观,大有可观,迎新春非遗活动”……不难看出,无论是线上展示,还是传统文化展演,都透着民间特有的节日温暖,而且也带给人们满满的文化自信。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种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来复苏文化记忆、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增加“年味”最直接的载体,能让“年味”丰富起来。特别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严峻的今年,阻挡了很多人外出旅行的脚步,所以昆明这份充满“年味”的文化大餐,正好可以抚慰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让群众过一个“年味”十足的虎年春节。(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