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理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越来越好,洱海愈清、苍山愈绿、乡愁愈浓、民俗愈显,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人、外国人前来定居,成了“新大理人”。春节来临之际,这些不同口音、不同故乡的人都选择了在大理过年,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青海人 定居大理9年
“我是青海人,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我从小就喜欢自然,觉得人的内心需要绿色,于是来到了大理。”白海峰告诉记者,“平时大家都叫我老白,吸引我来到大理的不止有风景,还有大理的文化氛围。”大理的山水吸引了白海峰,白族人民的热情和包容使他乡成了故乡,他在苍山脚下租下了老房子用来改建、打造“木田”品牌系列酒店,将他的设计理念与白族民居相结合,成了大理独具特色的半山酒店。
受访者供图
这是白海峰定居大理的第九个年头,也是在大理过的第九个年。“白族人的春节很有意思,很热闹,很有年味,也不会有隔阂感。今年,我们将在木田养山(酒店名)举办音乐会,把音乐人与村民聚到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白海峰说。
珠海自驾游旅客汤先生
广东人 去年起暂居大理
“我现在是旅居在向阳溪村,天气好的时候我就出来走一下。生态廊道建得太好了,这样的环境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的。”来自广东珠海的汤先生在2021年10月份自驾游到大理后,因为疫情的原因,便选择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享受苍山洱海的美丽风景。只要天气好,他都会到生态廊道走一走,也准备在大理过年,到3月份再踏上新的旅途。
无川咖啡店负责人段长江
山西人 定居大理5年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在大理定居,只是来大理旅游。但到了这里后,觉得这里很像课文里的世外桃源,很好,很安静,非常安逸,所以最后来到了这里定居。”段长江来自山西晋中,5年前的那次旅游让他选择来大理定居,经营无川咖啡店。小店坐落在喜洲著名的金色麦田旁边,店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摆放着带有大理元素装饰品、杯子等。
这5年时间,段长江都是在大理过年,家人有时候也会过来。每到春节,附近热情的白族民众都会邀请他到家里过年,从大年三十开始天天都有人叫他到家里吃饭,非常亲切、热情好客。
美国人 定居中国20年
“春节体现的是中国人5000年积累的古老文化,也是中国的一个本色,我非常喜欢过年,大理人民也非常非常热情,今年我们还是会在大理过年。年年过年我们都有公益活动,比如做扎染等,活动都是免费对村民开放的。”这个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人叫林登,是喜洲喜林苑客栈的经营者,他和妻子在中国定居将近20年了。
“虽然我来自美国芝加哥,但我现在住在喜洲,我爱这里,喜洲就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这里。”林登说,他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大理、了解喜洲。
漆悦漆器工作室负责人邓虎藏
四川人 定居大理10年
“大理有很多像我这样外地来这里定居的人,我的家人也都到大理来了,春节我们都会约着一起过年。”邓虎藏说道。邓虎藏2012年来到大理,两年后,美术专业的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租了一个老院子,开了一个工作室。“我们这个四合院的名字叫‘云工开物’,包含了8家不同的手工艺制作工作室,除了我们的漆器之外,还有木工、皮具、蓝染、陶瓷等。我们希望在大理创作出更多的手工艺术品。”
“早期最让我留恋大理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定居以后,发现山水、空气都很棒,再深入一点,就发现这里的文化、美术、传统手工等非常吸引自己。我去过很多地方,都不会有回家的感觉。但我每次回到大理,我都觉得是回家了,这让我有很深的感触,也是其他地方比拟不了的。到了大理,我的心就安定了。”邓虎藏说。(开屏新闻 记者杨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