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环境公益诉讼林” 二期工程在安宁启动
昆明信息港    06-09 08:24:14

4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实习记者解倩日前,安宁市人民法院在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车木河水库启动了“昆明环境公益诉讼林”二期工程,并发布了环境审判“绿皮书”及典型案例。

据介绍,该公益诉讼林为10年前安宁市采用“异地补植”的方式建成的全国第一家环境公益诉讼林。公益诉讼林用“异地补植”的方式,解决了无法原地修复的难题,丰富了环境治理的手段。目前,一期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共种植水源涵养林树木4620株、面积50余亩,均已成林。二期建设主要对一期栽种的林木进行抚育,对林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并新增人工造林1376株,树种有雪松、肋果茶、三角枫等,造林面积9.6亩。

安宁市人民法院现场发布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状况》则对安宁市环境资源审判的阶段性工作进行了总结梳理,以期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职能作用。

2010年5月14日,安宁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实行环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依法审理安宁辖区范围内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如今,该法庭已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安宁市人民法院环境案件管辖范围扩大至集中管辖安宁、富民、禄劝、宜良、石林辖区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及公益诉讼案件。

2010年至2022年,安宁市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案件及公益诉讼案件396件。其中,刑事案件中,失火罪案件、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非法采矿罪案件、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滥伐林木罪案件占比较大,分别为55件、55件、23件、17件、12件。

10年来,安宁市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与多家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环境资源保护合力,探索“3.3.3.1”植被修复模式,确保林木保存率达到90%以上。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