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王瑞雯 陈华 彭申菊 风雨数十载,中国美院“再回首”国立艺专。近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率队调研国立艺专晋宁区旧址,感先贤之志、鉴古而知今。
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全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是由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抗战内迁途中于湖南沅陵合并成立的高等艺术专科学校,旧址位于晋宁区晋城街道安江村中部。1939年至1940年,国立艺专在昆明及安江村期间的教学及艺术活动是云南抗战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国立艺专师生为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薪火传承的爱国情怀。潘天寿、吴冠中、董希文、张权等一大批中国艺术泰斗、巨匠也在此留下了足迹和身影,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与历史价值,2019年2月,国立艺专旧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调研组一行现场查看了晋宁国立艺专旧址保护修复情况,走访当时作为国立艺专校舍的玉皇阁、土主庙、观音寺、大佛寺、马家大院、秦氏民居和古城村地藏寺等建筑。
“今天带队重返国立艺专昆明安江村旧址,感慨万千,对于中国美术学院来说,在昆明、在安江村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校精神的自我塑造时期。在一下午的重访中,我们寻觅先贤踪迹、感受先贤气息,重新唤起了‘国美’人、艺专人创造的种子和民族文化复兴的志业。”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
一直以来,晋宁区高度重视国立艺专旧址保护利用工作,自2018年底至今共投资600余万元完成国立艺专旧址主体建筑玉皇阁的修缮,并计划投资约1亿元,利用约180亩土地,打造国立艺专旧址公园,从爱国文化、艺程历史、乡愁记忆三个维度打造多元印象地标公园。
中国美院期待未来能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三级合作,联合全国艺术界同仁共同把国立艺专打造成为不仅是推动艺术教育、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核心现场,同时也是一个能连接过去、活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史上的记忆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