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国各地正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昆明主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将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2022年年初召开的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议案》(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出台实施以来,昆明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决议》内容,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改进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全市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满意度实现较大提高,营商环境建设总体进步明显。
《决议》施行以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启动“百名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督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监督,并全面彻底清理2022年以前制定实施的影响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对不一致、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及时研究修改。同时,从企业权益保护出发,健全和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制度体系,加快出台具有昆明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享有依法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提供法治保障。
为认真落实《决议》要求,昆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位统筹,成立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建设要求设立八大环境专项组和两个保障工作组整体推动、专题推进工作。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层层抓落实,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活力逐步增强。《决议》出台后,全市积极推动退税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岗稳企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去年1至8月,全市累计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173.2亿元,向3.7万户单位核发3.84亿元事业保险稳岗返还金,减轻参保企业6.93亿元保险缴费,减免房屋租金2.72亿元,在稳企惠企政策“护航”下,全市市场主体净增11.5万户,达111.94万户,同比增长16.34%。依托“一网四中心”平台,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实现“一网通办”,用电、用水、用气报装实现“一键入、零材料、零见面”,新建商品房在全省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市场主体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成本大幅降低。围绕“8+N”产业链,强化对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整合服务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强化审批考核,有效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各级各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对照《决议》,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对7件现行规范性文件开展“废、改”工作,355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制定实施《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昆明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及各相关领域配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决议》的推动下,昆明市扩大交流合作,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昆明市积极开展通关申报模式改革,全面实施无纸化通关,大力缩减出口退税时间,企业进、出口整体通关平均时间分别压缩至11.08小时和0.16小时,对外贸易更加便捷高效。成立9个外资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实施,开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外资服务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依托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通过南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外贸专业展会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机会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