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赋能之下,富民县打造了樱桃、杨梅等多个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被昆明人亲切的称为“后花园”。然而,如何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打造更优质、更精品的农业品牌,是摆在富民县发展路上的一道“必答题”。在2023年的发展规划中,富民县提出将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衔接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实施10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联农扶农助农的带动作用。
富民素有昆明“蛋筐子”之称,上世纪80年代,昆明人吃的3个鸡蛋中,至少有1—2个出自富民。位于富民县小甸村的富民县垦业畜禽有限公司,是富民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鸡蛋生产企业,现有存栏蛋鸡15万羽,年产无公害鲜鸡蛋4000吨,年产值2700万元。企业在2009年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鲜鸡蛋”产品、产地认证,2017年获得了“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
富民农垦公司新建成的自动化蛋鸡舍和配套项目。
今年以来,富民农垦公司新建成2幢自动化蛋鸡舍和配套项目,扩大10万羽养殖规模,年内实现存栏量25万羽的养殖规模,达到产值4500万元。通过自动化养殖技术平台,工人用手机就能实时监测鸡舍温度、湿度、氨气,一键完成喂食、鸡蛋采集等工作,蛋鸡产蛋率从过去的90%左右提升到 96%左右,实现了产蛋率的最大化。
产蛋率上去了,富民农垦公司又在提高产品质量上铆足了劲,眼下正忙着为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做各项准备。企业负责人何朝周表示:“年内我们引进一套‘鸡蛋自动分拣系统’,不仅能全自动为鸡蛋进行消毒、清洗、喷油、喷码,还能自动进行分级,让我们的鸡蛋整体品质再上一层楼。”
经过18年的发展,富民县垦业畜禽有限公司实现了迭代升级,向更高标准的专业性养殖企业发展,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今年初,富民县就把“推进罗免镇10万羽现代化蛋鸡场等乡村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年发展规划中。320万衔接补助资金很快到位,助推企业“新建2幢自动化蛋鸡”项目得以高效建成投产。
同在罗免镇经营的云南鸣丰鹅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是富民县政府扶持的发展受益者。这里是全省最大的种鹅育苗基地,现有鹅种4种,存栏种鹅8500羽,2022年实现产值1750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鸣丰鹅业公司在去年申报了100万羽优质鹅苗繁育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656万元,申请衔接资金356万。鸣丰鹅业负责人沐晓伟介绍:“有政府资金的助力,我们很快上马了新的鹅苗孵育设备,原本要4年的发展规划只用1年就能完成,今年项目建成我们鹅苗产量可以达到120万羽。”
云南鸣丰鹅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鹅苗孵育设备。
尽管产量大幅提升,鸣丰鹅业的雏鹅订单仍然供不应求。“目前基地每周孵化5000只雏鹅,3月已有16家合作户预订了2万2千只雏鹅,肉鹅订单也卖到了全省各州市和重庆、四川等地;今年企业总产值预计达2800万元。”
作为富民县的农业龙头企业,鸣丰鹅业还与政府、农户合作,按照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34户417人养鹅脱贫,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约9.5万元。
沐晓伟算了一笔账:“农户加入我们合作社,只需用不到成本价三分之一的价格购买4个月鹅龄的小鹅,按照50只鹅算,在我们标准化的指导下饲养3年,期间合作社每年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格收购鹅蛋,3年后再以保底价格回收肉鹅,农户平均每年可获得约4000元的收益。这样的模式也让农户可以放心养,不愁卖。”
富民县罗免镇党委书记关绍明介绍,今年罗免镇发放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约550万元,在充分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4个村平均增收不少于7万元,带动200户低收入家庭平均增收不少于1000元。
2023年,富民县将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争取衔接补助资金 3000 万元以上,实现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销售收入增长8%以上。此外,实施永定河东果蔬基地提质增效、赤鹫镇阿纳宰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 10 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联农扶农助农的带动作用。(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莹 实习记者普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