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吸引市民游客到此打卡 翠湖先生坡摩登雅集 公园1903
昆明闻一多公园
在阳光温暖、书香浓郁的城市书房阅读,在可以触摸时光印记的庭院剧场看戏,在烟波浩渺的滇池边赏落霞的壮美、找寻传统村落的记忆……近年来,昆明市涌现出无数类型多元、各具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间,为生活于此、行走于此的人们带来优质文化供给,以文化创新赋能城市空间重塑,涵养着昆明的城市文脉与精神气质,如大地之上的灯塔,点亮了美丽春城。
文化是昆明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与美好的城市生活相依相伴。在昆明的实践中,把新型文化空间理解为通过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激活文化创造热情,以文化创新赋能城市空间重塑,建构可实现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人文素养、诠释城市魅力、满足文化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等功能的文化空间。
在昆明,新型文化空间是24小时书房不灭的灯光,是盘龙江上一艘讲故事的船,是百年老宅里穿越古今的庭院剧场,是西南联大教授在翠湖畔激扬文字的一间茶馆,是奏响跨年音乐会的时尚商业广场,是掩映在滇池边以文化赋能实现华丽转身的古老村落,是因文创产业重焕生机的厂房园区,是文化与多元玩场交互的街区,是以艺术妙笔诠释云南与万物之美的美术馆……它们传承昆明历史文脉,突出昆明多元文化,彰显优秀现代文明;它们是可以让人享受生活的,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在此逛街、交友、读书、喝茶、看剧,度过一段段的美好时光。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用文化空间的“颜值”“气质”提高人民群众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体验值”。看展、观滇、食艺、书香……昆明的文化扎根街区、园区、景区、商区,无处不在探索着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共同创造了宜赏、宜游、宜思的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
“四区”驱动彰显昆明城市气质
以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助力优质文化供给,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的重要内容,更是塑造城市精神、丰富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战略选择。
在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助力优质文化供给的实践中,昆明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山水形胜、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等,街区、园区、商区、景区“四区”共同驱动,让城市彰显出独特的气质。
漫步翠湖,不仅可以游览博物馆群,与文物和先贤对话,还能参加“樱花文化艺术节”“蓝花楹文化艺术节”“银杏文化艺术节”等,拥抱烂漫景致与先锋文艺。
翠湖是昆明街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实践样本。
昆明坚持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建设,打造并提升翠湖历史文化街区、昆明老街、龙泉古镇、官渡古镇等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美学品位的街区新型文化空间,同时深入实施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即选树一批文化地标建筑、炒热一批文化特色街区、打造一批生活美学空间、搞活一批夜经济文化走廊、擦亮一批城市文化IP,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以街区新型文化空间彰显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历史文脉,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文化艺术商业综合体——公园1903商区以滇越铁路为文化背景,打造了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等新型文化空间,“文化+艺术+商业+旅游”的复合体验式热度持续高涨。C86山茶坊用文化为老厂区注入生机活力,曾经的旧厂房变身阅读空间、非遗空间、博物探索空间……34个国家和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文化+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多产业融合模式,有效解决文创园区业态老化、发展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文化产业园区成为聚集优质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供给的重要新型文化空间。此外,在云纺商业区、同德昆明广场、恒隆广场、顺城王府井,文化艺术赋能商区发展,新型文化空间成为这些商区的点睛之笔,有效化解经营模式单一、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培育了新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不断提升文化吸引力。商区新型文化空间有情怀、有品质、有玩场,成为主客共享新空间,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文化孕育了昆明文化。
环滇池文化旅游带已成为昆明景区新型文化空间的一个样本,环滇池行走,你可以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之景,可以回望历史感悟乡愁。昆明以“古滇水乡 生态渔村”为文化主题,通过企业投入、村庄共建的模式,打造滇池夕阳、四季花海等特色文化场景,小渔村、海晏村、沙堤村已逐步成为昆明周边游、微度假新的打开方式。以点及面,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破行政区域边界,整体规划布局,编制《环滇池文化美学空间规划》,对环滇46个传统村落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进行文化改造提升,深入挖掘滇池周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滇池保护治理与文旅发展相融合,串珠成链打造环滇池文化生态景观带,让滇池的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
文化空间融入昆明百姓生活
翠湖附近的茶馆、分布在诸多街巷中的名人故居、历史悠久的老昆明“一颗印”房子、书香浓郁的书店……它们和这座城市一同呼吸、生长。翠湖边的茶馆不只有茶,还有咖啡馆、阅读空间、美术馆、文创空间、香文化空间等新型文化空间,读书、品茗、观剧、焚香、体验文创,“面朝翠湖春暖花开”的惬意自在。环翠湖带文化空间只是昆明众多新型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
上午9点的昆明老街,没有多少行人,整洁的青石板路泛着宁静的光泽。沿文明街南行,明亮那方,林徽因文中的昆明小楼夹道延伸而去。“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你会发现一个书店赫然藏在林徽因诗歌里的小楼间。这就是东方书店,昆明特色新型文化空间之一,此处不仅有好书可读,还可淘到多种图书文创、参加各类读书活动。东方书店主理人李国豪认为,新型文化空间承载着文化传播分享功能,现代的新型文化空间可与多种生活、艺术空间进行跨界合作,是融合文创、艺术、休闲等元素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藏于寻常街巷里的诸多庭院剧场和小剧场将庭院之美与戏剧之美相融,是昆明独特的文艺景观。于2011年创立的莲花池庭院剧场是昆明首个庭院剧场,亦是昆明市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生活美学空间示范项目。此处有亭台楼阁、花香虫鸣、江南雅美,也有昆明韵味。迄今为止,该剧场原创剧目有《圆圆曲》《联大往事》等10部,各类演出达500多场次。
对于美学与文化空间,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有独特见解。他认为,新型文化空间的文化内容形式可以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能体现生活美学和韵味。建设新型文化空间,从宏观层面看,城市管理者要有一定的审美品位,通过制度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使空间开放共享,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从中观层面看,商业经营者要具有文化创意产业思维,使商品承载文化价值,文化创作者要有产业意识,推动文创产品被大众喜闻乐见;从微观层面看,需要有创造性、策划意识强的人来打造文化空间,使艺术文化元素和谐地融入空间、贴近群众。
优质文化供给展示昆明魅力
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塑造城市形象、衡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尺。截至2022年底,昆明市共建成107个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就近就便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表示,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限于城市风貌,更在于空间生产力,美学与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美学的表达、美学标准的高低影响一座城市的风貌,它可以转化出的城市视觉形象,正是未来城市所需要的。
美好生活需要用文化点亮,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享有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的新期待。昆明也将继续激发新动能、催生新业态、开辟新渠道、提供新供给,打造主客共享新空间、服务文旅融合新方向,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城市美誉度、市民幸福感,充分展示春城独特魅力。
在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中,昆明特色明显,以优质文化供给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日报 记者龙舟 余红 通讯员闫钰)
昆明优质文化
供给IP品牌
创意昆明
书香昆明
演艺昆明
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
春城文脉
你好昆明
昆明聂耳音乐(合唱)周
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
春城文化节
五百里音乐节
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首批13家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
全国首批15家国家文化
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
全国第二批18家国家文化
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
全国十大
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之一
连续三年上榜
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以总评分第一名获得
联合国人居署
国际花园城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