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滇中经济区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市举行,以“推动产业联动,共助园区发展”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为滇中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
省政协副主席何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出席并致辞。昆明市政协主席杨皕、曲靖市政协主席朱党柱、玉溪市政协主席李劲松、楚雄州政协主席赵晓明、红河州政协主席庞俊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发言。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和丽川主持会议。
何波强调,五州市政协要聚焦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滇中城市群发展的部署,进一步创新拓展协商会议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联动协商的方式方法,丰富参与建言的协商主体,让协商会议更加生动、更有活力。协商主题要精准实际,以协商“小切口”做好建言“大文章”,每年选好题、选准题,组织开展好会前调研,省市联动推动协商会议更加务实有效。协商合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会前不调研不协商无准备不建言,会中充分探讨交流,会后加强协商成果转化,促进相关问题有效解决。
刘佳晨介绍了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肯定了滇中经济区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会议的积极作用。他表示,昆明将深入落实省委“3815”战略,承担起省会城市应有责任,同时,发展中的昆明离不开各州市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五州市加强务实合作、携手共进,进一步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社会民生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建设云南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活力的经济高地。
会上,五州市政协主席协商签订了合作机制协议修订文本,并开展了合作机制第十六次会议承办交接仪式。
会前,参会人员实地考察昆明夜经济发展情况;前往昆明市规划馆、宝丰湿地、高新区、安宁产业园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交流园区经济发展实践。
昆明市政协建议
合力推进滇中“六个一体化”发展
在6月27日召开的滇中经济区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五次(昆明)会议上,昆明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皕介绍,滇中是云南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标发达城市群的合作模式和滇中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差距,需要滇中五州市加强统筹谋划,形成竞合(竞争+合作)共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滇中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发展。
滇中五州市应形成
竞合(竞争+合作)共识
杨皕认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首先要滇中崛起,滇中崛起要体现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上。对标经济发展较快的江苏、广东、山东不难看出,发展园区经济、强化合作共赢已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为此,滇中五州市应推动产业合作,共促园区发展。
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数据显示,在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滇中城市群经济总量、发展潜力、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位居第 13位、第14位、第14位,总体发展水平排名靠后。当前,滇中各园区发展中普遍存在产业低端化、链条不完整、研发创新弱、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滇中五州市加强统筹谋划,形成竞合(竞争+合作)共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滇中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发展。
5方面建议推动产业联动
对标发达城市群的合作模式和滇中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杨皕提出5方面建议:
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省级层面的工作机制,明确和细化省级部门和州市的相关职责,定期召开滇中城市群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政策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建议由省发改委或省工信厅牵头,按照完善区域产业链的要求,根据各州市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制定滇中城市群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引导区域错位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滇中产业链优势互补和价值链合理分工,避免过度同质化竞争,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针对滇中五州市园区经济协同力度小、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滇中应借鉴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模式,建立新理念下的竞合关系。五州市党委、政府应探索利益共享新途径、建立合作共赢新机制,积极以“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滇中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行政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或相互参股。在招商引资中,建立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探索一体化联合招商引资,共同在省外举办投资推介会、产业招商会。
滇中园区类型丰富,有基础有条件构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建议:五州市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惠及其它产业园区。利用好中老铁路联通优势,大力发展沿线产业,促进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五州市可积极融入沿边口岸联动,共同参与磨憨、河口等边境口岸建设。探索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产业园区,共同建设一批海外仓,推动与境外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联动,提升滇中经济发展外向度。
五州市要抓住国家即将在云南召开产业转移大会的契机,积极谋划对接,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转移落户滇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将滇中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把滇中打造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同时,五州市应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孵化器,鼓励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推动区域内科研成果共建共享。五州市应加大在道路交通、信息化、数字化园区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建设力度,提升数字赋能及要素保障支撑能力。
五州市政协应加强合作与联动,围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开展联合调研、联合视察、联动协商等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为园区经济发展深度建言、精准献策,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五州市政协还可探索联合“走出去”,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云南毗邻国家的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交往,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2022年
滇中产业园区主营收入占全省总量85%
杨皕介绍,近年来,滇中五州市将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项目,园区经济不断壮大。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州市的园区,已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增长极,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中园区建设起步较早,1992年成立的昆明经开区是全省第1个产业园区。经过30年发展,滇中已建成各类园区50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56%。从层级来看,现有国家级园区12个,省级园区38个;从主导产业来看,以工业为主的园区46个;从类型来看,涵盖了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自贸区、旅游度假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滇中作为园区数量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区域,在全省园区发展格局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由昆明市托管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决定,昆明市充分发挥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政策叠加效应,园区经济与口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滇中园区规划面积由最初的11.8平方公里拓展到1536.3平方公里。2022年,滇中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2.3万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5%,营收超千亿园区已达6家;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占全省的78%。滇中产业园区以全省1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园区78%的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年来,云南实施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滇中五州市发挥各自优势,成立重点产业链专班,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昆明、玉溪的烟草、石化、装备制造、冶金等产业,曲靖、红河的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有色金属等产业,楚雄的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改造提升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五州市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相继引进了裕能、隆基、宇泽、闻泰科技、德方纳米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信息制造业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成为云南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动能。
园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先行。滇中五州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园区路网通达度明显改善,通信网络全面升级,公共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园区承载能力日益提升。整体来讲,滇中产业园区要素配套更加齐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已成为全省园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庞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