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昆明信息港    09-08 08:20:33

3

昆明学生茁壮成长奔向未来。

4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更多学生受益。记者蔡晓磊摄

5

教师深耕教育教学。

6

7

五育并举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当好全省排头兵。全市教育公平和质量显著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先进行列,为“幸福春城”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保障。

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昆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好“三个优先”,即教育发展规划优先,出台实施了《昆明教育现代化2035》《昆明市加快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等制度;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事业编制优先保障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财政优先投入教育,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一。

昆明市教育体育系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你将怎样追求青春的美好格调,在10年后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会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今年6月,昆明市举办第三届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27节优秀思政课进行了现场展示。自2019年以来,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定期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一师一课堂、课赛促建设”的方式和历届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在全市党建引领的基础上,五华区利用、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持续推出“红色育人读书会”线上直播节目,邀请专家解读红色文化,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全区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

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盘龙区坚持试点探路、稳中求进、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对标对表理顺新关系、建立新机制、执行新规定,全力推动市、区两级13家试点学校建设。其中,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政分工合作、坚持高质量协调运行,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分管德育工作,全体党委委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主导管理,三位一体,同频共振,合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探索“一领二实三融四创”工作机制,把党建引领作用转化为推动集团化办学的原动力。

昆明市切实强化构建育人格局,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全市中小学校累计创建263个省级、市级示范党支部,162所“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学校,全市574所公办学校已经全面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同时,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建设十个专项行动,聚焦校服采购、中餐管理、师德师风等7件“关键小事”开展教育体育系统“春雨行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8月28日,开学第一课上,五华区长春小学一年级新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学校聂耳戏剧社、宣讲团成员带领新生感受校园文化、认识聂耳。

看着长春小学充满年代感的学堂巷道,感受着小聂耳所处时代的风貌。长春小学校长刘春说,上好开学第一课,就是让一年级新生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传国歌精神、承复兴大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立足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昆明市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遴选昆一中、宜良宜路陆游击大队纪念馆、长春小学、文林小学作为市级中小学思政教育现场教学点。全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做好思政教学和教学思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全市各级学校努力营造阳光、快乐、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立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心理健康辅导室663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126所,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力维护校园安全;以美育人,“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 合唱、舞蹈、乐器、非遗文化等各类特色课程走进课堂,让每个学生拥有1项至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用劳动育人,让孩子们成长中有汗水的痕迹,有泥土的芳香,666个学校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同时,用体育强健体魄和心灵,昆明市构建起了市、县、校三级体育联赛体系,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323所,冰雪特色学校4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109所。中国西班牙“西甲希望杯”青少年足球赛事落地昆明;昆明市盲哑学校盲人足球队勇夺亚锦赛八连冠,门球队多次荣获残奥会冠亚军;两名学生在2023年世界跳绳锦标赛系列赛中获金牌;磨憨学生首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云南省区域赛一等奖……昆明市体教融合成果丰硕,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统筹安排课后服务工作,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合唱、舞蹈、乐器、京剧欣赏、美食制作、无土栽培、轮滑运动等各类特色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全覆盖、多元化、高质量、低收费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推进“双减”“双升”落地见效。

当前,全市学校教育主阵地得到强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全国120个城市公共教育服务监测中,昆明市名列前茅。

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育质量跨越提升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9月5日下午,昆明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举办了“薪火相传,追求卓越”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打造高质量青年师资队伍。昆三中十分重视教师成长,为年轻教师配备了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当天,指导教师轮流上台,学校为他们颁发聘书。一纸聘书,承载的是学校的殷切嘱托和言传身教的责任,也是对徒弟们的鞭策。学校希望老师深耕三尺讲台,不断提升师者的“专业力”。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昆明市面向“双一流”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招聘新教师,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加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基地考核评价,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帮带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实施银龄校长、银龄讲师计划……昆明持之以恒,以教师水平提升促进教育质量跨越。

在全省成立首届市级名师工作室至今,昆明市累计组建234个名师工作室,帮带学员3000余名;组建25个名校长基地,帮带学员300多名,促进教师干部队伍梯队成长。同时,昆明市每两月举办一期校(园)长论坛,总结推广名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优秀学术成果,帮助校(园)长、教师快速成长。

为推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昆明市创新体制机制,出台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十条措施,扩大学校人权、事权、财权,综合运用专项招聘、专项培养计划、银龄名校(园)长、名师计划等8种不同方式,打好组合拳,招优师、引名师。近五年来,昆明市共引进名师576名,名校长40名。

同时,全市持续深化教师队伍改革。通过理论研修、名校跟岗、挂职锻炼、初任培训等系列培养,打造办学治校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开展好师德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争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榜样人物,让广大基层教师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优化教师培训,认真评估各类培训的实际效果,分级分类统筹设计培训项目,整合资源,重点加强对新高考、新教材,以及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体育艺术等学科专兼职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23年5月27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教育集团、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教育集团、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并授牌,盘龙区步入集团化办学发展快车道,这也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里程碑。盘龙区5大教育集团,实现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全覆盖。

去年,包括官渡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官渡区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在内,官渡区成立4个教育集团。如今,全区教育集团的数量已增加到10个。10个教育集团核心校统筹指导成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集团内部教师成长路径,整体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动官渡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化发展。

今年8月22日,昆明市西山区11个教育集团成立授牌暨成员校揭牌仪式在昆一中西山学校举行。9月1日,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教育集团下辖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高新校区、昆明市五华区西城中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普吉校区(原中央民大五华实验学校)。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昆明市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不断探索实践,成效明显。昆一中、昆三中、师大附小等本地优质学校通过举办、领办、托管等方式有序拓展办学,组建71个基础教育集团,覆盖成员校333所。

教育集团纷纷成立,将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昆明市科学推进集团化办学,迅速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了教育布局,缩小了昆明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县中困境”“择校热”等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集团化办学实施以来,昆明学前教育公费学位占比大幅攀升,由2020年的29.2%快速提升到52%;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位增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98%,高于全国11.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4%,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均衡;普通高中实现普及攻坚、扩规提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84%,高于全国7.44个百分点。

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上,集团化办学也成为有效手段之一。自托管磨憨以来,昆明市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磨憨延伸。筹建磨憨高级中学,选派市直属学校、优质幼儿园一对一全覆盖帮扶磨憨,确保2025年磨憨教育水平达到昆明市平均水平。

此外,全市坚持服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扎实推进中职学校“双优”创建和高职院校“双高”创建工作,先后创建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优质中职学校3所、优质中职专业9个。建成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园区,入住高校29所,有效推动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昆明市内培外引,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实施名校名师名长“三名”工程,先后引进省外名校23所,合作办学33所。

近年来,昆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小学幼儿园数量稳步增加,新增、拓展优质学位40余万个;师生规模持续扩大,校舍条件显著改善;教研成果硕果累累,其中,2022年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占全省的80%,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1项,占比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

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人口素质提升,更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朱舜水集·劝兴》所言:“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兴,昆明兴;教育强,昆明强。

传承弘扬重学兴教的优良传统,从“学有所教”大步迈向“学有优教”,是民生,也是国计;功是今朝,更利在将来。继往开来,昆明市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持续提高公共教育质量与均等化水平,用高质量的教育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六个春城”建设贡献澎湃的科教力量。(昆明日报 记者张丽亚 蔡晓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李海曦摄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