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向世人深刻阐述中国茶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以和为先’的民族团结精神、中国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世界遗产地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余剑明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良好形象得到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起源地的国际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余剑明介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10年启动申遗。国家文物局的高层推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全程指导,普洱市委、市政府的责任担当,澜沧县委、县政府的全民动员以及世界遗产专家的智力支持和遗产地老百姓的参与,成为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余剑明表示,通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实现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新变化。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开展文物建筑修缮、村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绿化美化、道路边坡治理、民居提升改造,不仅有效保护了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改善了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延续了遗产地的世界遗产价值,而且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遗产申报助力乡村振兴。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立世界茶文化产业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结合起来,推动申遗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互促进,推动了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民族团结进步展现新面貌。景迈山的世居民族布朗族、傣族、佤族、哈尼族世代以茶为生,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与茶相伴,塑造了热情温和的民族性格。通过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又进一步增强了对本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强化了茶林保护的集体自觉,呈现出团结和睦、生态文明、共谋发展的景象。(云南日报 记者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