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打工人常有一个对工作的期许,那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但这三个条件,在现实职场中可以说是很难同时达到,若能满足其中一、二项,个人的幸福指数就能立马升高。近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昆明单程平均通勤时耗约32分钟, “幸福通勤”比重为56%,较45个城市比重排行居前列。
所谓“幸福通勤”,就是单程距离小于5公里的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根据发布的《报告》显示,昆明2022年职住分离度为2.8公里,属于职住平衡较好的城市,多数昆明上班族属于“幸福通勤”。通勤是否便捷,关系到城市里每一个出行参与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目前许多年轻人在承担房贷、房租及生活费用的压力下,只能在通勤上不断压缩生活成本,居住在偏远的低房价地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节约开支。根据《报告》,新就业大学生群体平均通勤时间更长,通勤更依赖轨道。在2010~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口增量最多的16个城市中,去年,北京、上海和重庆25岁以下职场新人群体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每天往返4小时,坐10趟地铁,今年2月,上海女子极限通勤时间冲上热搜。根据剑桥大学等机构的一项有研究,单程通勤超60分钟,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33%,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提升21%。
如何让青年人才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是否有良好的通勤状况成为青年人选择落脚城市的一个指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达到80%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昆明坚持着力就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高水平的绿色交通体系等交通体系建设,打造“111公共出行圈”,即昆明至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1小时城际圈、昆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现1小时内民生交通圈。除了交通建设外,积极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实现职住平衡也很重要。今后昆明的建设发展,要重视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耦合,还需要更多功能导入。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就业机会,还有教育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简单来说,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要让人们能在工作单位附近,找到满意的住处。或者,能在居住区域附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