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机耕路盘山而上。 功山镇供图
寻甸县功山镇功待公路旁,一条崭新的机耕路盘山而上,从国道213线一直延伸至梧桐收费站,将红土洞村与120亩耕地连接起来。
漫山耕地里,不少村民正忙着清理杂草、复耕荒地。“机耕路修通了,旋耕机、三轮车可以开进田里,把秧苗、种子、化肥送到田埂,收完的苞谷也能直接送到家里,给我们省了大力气,种粮食也更有盼头了。”村民舒飞云脸上挂满了笑容。2023年12月20日,新修的700多米机耕路正式通车。
许多地方硬化公路实现“村村通”,但机耕路状况普遍不容乐观。由于路面不平、山头塌方、年久失修等原因,机耕路制约着农机的推广和使用,耕地没有得到最大效益使用,进而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十几年来,这片土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以前车都开不进来,连人走的路都没有,杂草长到膝盖高,多少好地耕种起来都相当费力,太可惜了。”功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泽文说。
红土洞村原本有一条2米宽的小土路通往田间,虽然狭窄,但至少可供马车和村民通行。然而,随着功待公路的建设,连接村庄和田地的小路成了“断头路”,村民到地里劳作只能横穿公路,用背篓来运输化肥、农作物等生产物资,既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三轮车开不进田里,都是人工收割,费时费力,有时候粮食抢收不及时,浪费了不少。”“遇到雨天,路上全是泥,别说车了,连人都进不去……”回想起以前的场景,村民感慨颇多。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2023年9月26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后,针对功待公路建设遗留机耕道路未连通问题作出工作部署。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问题,第一时间组织昆明公路局、市交通运输局及寻甸县人民政府、县交通运输局、功山镇等负责人一起分析研判,推进功山镇红土洞村机耕道路连通建设项目。
“修建机耕路对部分村民来说影响不大,但根据规划路线,会占用一部分村民家的田埂,大家心里还是有想法。”杨泽文说,村干部分成3个小组,对30户持反对意见的村民挨家挨户做工作。
红土洞村村民韩某家的耕地离梧桐收费站很近,与公路仅一线之隔,平时耕种很方便,要把自家田埂推掉修路,他很不理解。“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这条路修好了,大伙到地里耕作也更方便,粮食收成多了,大家在心里也会念你的好。”杨泽文前后3次耐心上门做工作,分析利害关系,韩某渐渐意识到这条机耕路的重要性,为了村民的共同利益,主动让出自家土地。
有了村民的支持,2023年11月初,机耕路项目顺利开始建设。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原本寂静的田野变得热闹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施工,长710米、宽约4米的机耕路建成通车,直通红土洞村,彻底解决周边136户村民常年只能靠人工种植的难题,提高村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
从前村民“嫌弃”的荒地,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好地。
“路修好了,机器下田方便了。”红土洞村的村民将这个好消息奔走相告。改造后的机耕路宽敞开阔,可供大型农业机械通行自如。
机耕路刚通车,村民张丙存便接到了“订单”,开着旋耕机驶进田间地头,机械缓缓扎入土壤,在轰鸣声中,荒地上留下了翻新的痕迹。(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通讯员张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