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砥砺奋进 一心为民保安宁
昆明信息港    01-11 08:20:35

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活动现场。昆明市公安局供图

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活动现场。

缉毒民警王泽郁。五华公安分局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章1月10日,正值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昆明市公安局组织开展2024年“砥砺奋进110 一心为民保安宁”系列主题活动。

在南屏步行街活动现场,昆明公安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围绕110接处警工作等内容开展重点宣传。通过现场播放宣传片、文艺汇演、特种装备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市民进行推广宣传,并积极向广大市民收集、征询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活动还邀请相关企业围绕交通安全绿色出行等公益性内容开展宣传。本次“110宣传日”活动,昆明市公安机关共开展集中统一宣传活动19次,同时通过两场网络直播,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昆明公安的良好形象。

据悉, 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聚焦“三个定位”目标,全力推进“六个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四个体系”,梯次开展“大竞赛”“夏季行动”“秋风行动”“长风行动”和轮次收网,全市110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1.2%、35.4%,电诈案件持续保持“两降两升”,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有力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广大民警辅警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加注重政治统领、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紧紧锚定昆明公安工作现代化奋进之路,加速奔跑、加压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奏响昆明公安“奋斗创造未来”的最强音,为人民群众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云南警方晒出2023年“成绩单”

本报讯 记者王子仪 通讯员张庆圆报道 1月10日,云南省公安厅召开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云南省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110报警服务台日均接报警情2.4万余起,其中有效警情1.1万余起,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64%、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70%。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2万起,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1.1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9.6%、146.7%;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136起,抓获嫌疑人3234名,缴获各类毒品13.46吨,近3年毒品刑事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新发现吸毒人员数逐年下降;打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28个,查扣涉案资产9.5亿元,社会治安稳中向好;及时立案侦办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涉税等各类经济犯罪案件56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79人,挽回经济损失17.99亿元。

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4.34万起,化解33.4万起,化解率达97.26%;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两轮,共整治人、车、路、企安全隐患37.18万个,全省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66%、10.48%。此外,云南省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出入境管理政策,对出入境通行证申请情形新增8类事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与有关部门行刑衔接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2023年共破获环境资源刑事案件4723起,滇池禁捕专项行动查获近1吨渔获物;联动越老缅有关部门,共同加强边境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为服务对外开放全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鏖战禁毒战线29年 从未退缩

——记2023“最美基层民警”王泽郁

在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3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在此次发布的20名“最美基层民警”中,云南1人入选,她就是29年坚守边疆禁毒战线的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禁毒大队民警王泽郁。

1994年,一纸调令让从事公安工作已4年的内勤民警王泽郁离开基层派出所,加入禁毒战线。

这是她工作的转折点,也是她人生新挑战的起点。

2005年,全国禁毒人民战争打响“第一枪”,为了加强禁毒工作,王泽郁被调整到新的岗位上,开展五华区“无毒社区”创建工作。

2016年起,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实行专班运行,王泽郁带领从成员单位抽调的专班人员,在全区开展禁毒工作。

“虽然不在一线,不面对枪林弹雨,但我有‘一颗心’为禁毒而跳动。” 战斗在禁毒战场29年,她选择隐去光影,扎进荆棘之地与邪恶对抗。她既是一名缉毒警察,也是一名心灵唤醒者。

勇毅前行 闯“荆棘之林”

王泽郁身材纤瘦,从事内勤工作使她骨子里总带着股书卷气。1994年参加禁毒工作后,身份的转变激发出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 

“大家都说我穿制服的样子很‘飒’,可惜穿的机会很少,好几套制服到现在都还很新。”王泽郁回忆,那时,禁毒大队没有专职女侦查队员,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化装侦查、跟踪监控等多项任务都需要女性角色。于是,王泽郁成了这项工作的不二人选。

细数过去为了侦破案件所扮演过的角色,王泽郁直言:“太多了。”从扮演最“不起眼”的工作人员,监视贩毒分子的一举一动,到装作警方线人的“女友”“老婆”,执行交“货”、守“货”等侦查任务,面对面与贩毒分子较量……从那时开始,警服便常常闲置在了衣柜里。“面对的都是穷凶极恶的‘亡命徒’,要说一点不怕那是假的,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掉链子。”

在她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禁毒大队破获了一批部督、省督毒品案件,多次被评为省、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

助力“新生” 投身社戒社康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规定了社区戒毒和社会康复作为重要戒毒措施。此时,王泽郁已经离开了战斗10年的缉毒一线,投身到五华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一场考验耐心的持久战。初到岗位,王泽郁便体会到战斗的艰难。“算上我,整个办公室只有3名民警。”王泽郁说,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初期,他们3人既要负责完成日常禁毒工作任务,还要做好全区禁吸戒毒、吸毒人员管理业务。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项无先例可循的新任务。

辖区那么多康复人员怎么管得过来?她意识到仅凭“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全覆盖管理的,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尽快组建一支专业且长效的团队。

不久后,王泽郁和同事们迈出了第一步。“人手不够,我们就‘招兵买马’,没有先例,我们就自己制定规范。”有了清晰的规划,王泽郁立即全身心投入五华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化建设中。

禁吸帮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无毒社区创建……在王泽郁的组织下,《五华区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指南》《五华区社区戒毒工作手册》等工作指引相继出台,五华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渐渐有了方向。

在普吉街道禁毒办专干张耀煌眼里,王泽郁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去年我们街道戒毒康复办公室专班刚成立,王老师几乎每半个月就往这跑一趟,手把手教我们制作‘五色一档十二表’吸毒人员风险评估管理台账和管理档案。”全区10个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里,都留下了王泽郁上门送教培训的身影。

为了尽快让全区130余人的禁毒专职工作队伍发挥作用,王泽郁向专家“借力”,协助区禁毒办培养了1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二级资格证的专职工作人员,专司戒毒心理辅导工作,同时组织17名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公安民警和司法戒毒所民警组成团队,配合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如今,这支队伍遍布五华区各街道、社区基层一线,活跃在吸毒人员清理排查、戒毒帮扶管理、风险防控、禁毒宣传预防教育等社会化禁毒工作战线上。

宣战“心瘾” 化作“禁毒春雨”

管人容易,管心最难。许多吸毒康复人员在回归社会后往往需要面对家庭、生活等带来的诸多压力,一旦“心瘾”发作,可能又会走上万劫不复的歧途。只有增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社戒社康人员的转化率,才能帮助康复人员回归社会走上正轨。

在王泽郁的努力推动下,五华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心理辅导“春雨”工作室,并在护国、莲华、普吉、龙翔4个街道设立“春雨”工作站,对千余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危机干预、风险化解、戒断支持等工作,打造出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五华经验”。

春雨,意为“春风化雨”。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为的是用关怀和温暖抚慰人心。“普通人都会有很多心理问题需要排解,而吸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和生活比我们更‘难’,也更容易走极端。”王泽郁介绍,为了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在春雨工作室创立之初,王泽郁就协同心理咨询师,根据戒毒康复人员“躯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就业与收入情况、毒品滥用情况、法律问题、家庭与人际关系”等六方面设定44个问题,制作《五华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调查问卷》,对1027名戒毒人员责令社区康复,指导办事处与974名戒毒人员签订协议书,规范建立了974份吸毒人员个人管理档案,并牵头“春雨工作室”,对有必要或有意愿进行心理干预的戒毒重点人员一对一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心理矫治,帮助戒毒人员走出困境,消除不良情绪和成瘾心理,改善家庭人际关系,树立戒毒信念,重塑人格。

目前,“春雨”工作室已开展心理矫治600余人次、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帮扶就业1192人次,帮助2332名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每一克毒品,都有可能成为射向战友的子弹。”王泽郁说,做好社戒社康工作,是对前线战友、人民群众的一种负责。(昆明日报 记者王子仪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