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首次发现3种珍稀动植物
都市时报    02-21 08:16:17

黑熊现身玉龙雪山保护区西线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龙蟠管护站在收取的红外线照相机数据中,发现了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的影像,这是继保护区东线监测到黑熊后,首次在西线监测到该物种。

玉龙雪山西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貌类型复杂,山地气候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从近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保护区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法捕猎的措施效果显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黑熊在保护区东线小尚海、双海子、牦牛坪、干河坝等地活动频繁,在西线大部分山高林密的区域也时常出没。

黑熊是体型庞大且相对危险的凶猛野生动物,春秋季节活动范围广,有时会主动攻击放养在山上的牛羊等牲畜,也会攻击闯入其栖息地的人类。

据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龙蟠管护站站长和丽香介绍,近年来,通过专业设备曾多次监测到黑熊活动的身影,尤其是春秋季,黑熊需要捕食储备,春天尤其是晚春3—4月份,黑熊活动尤为频繁,每年都会发生黑熊攻击放养牲畜的事件。“在龙蟠一带每年都会发生,少则一年有七八头放养在山上的牛被攻击,多则有10多头,有时离村近的地方也会有黑熊活动的踪影。”

和丽香表示,对于黑熊活动,相关部门一直都有监测,但2021年以后,监测到的黑熊活动踪影有明显增加,因此特别提示:野外徒步爱好者、游客请不要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和黑熊活动区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自2016年对辖区野生动物进行常态化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已先后在保护区与周边林区不同海拔地段监测采集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雉鹑、林麝、白点噪鹛、黑颈长尾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 血雉、赤麂、白腹锦鸡、猕猴、赤狐、亚洲黑熊、黄喉貂、勺鸡、红腹角雉、猪獾、白马鸡等多种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其中,黑熊一直都是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常见动物之一。

※动物名片

黑熊

又名亚洲黑熊、月熊、月牙熊、狗熊、黑瞎子,是食肉目熊科动物,有7个亚种。

形态: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90厘米,尾长10厘米左右,雌性体重40—140千克,雄性体重60—200千克。体毛黑亮而长,下颜白色,胸部有一块"“V ”字形白斑,身体粗壮,头圆耳大眼小,嘴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

生境信息:常栖息于山地密林中,一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和蜂蜜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有冬眠习性,冬季蛰伏洞中,处于半睡眠状态,每年3—4月份出洞活动。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江西、四川、陕西、甘肃、西藏、吉林等地。(据丽江读本

尖喙蛇现身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河口管护分局瑶山管护站护林员李万等人,在开展林区巡护工作时,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尖喙蛇,并记录下了珍贵的数据资料。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中,云南有56处入选。其中,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尖喙蛇的重要栖息地。

全球有3800余种蛇类,尖喙蛇通身背面绿色,因其吻端显著突出而与众不同,艳压群蛇。这是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蛇类,仅就形态而言。它们的鼻尖突出物比尖吻蝮还长,在蛇类中并不多见,以至于我国的生物学家一度难以界定它们的分类地位。数量极为稀少,现有的标本数量也很少,生物学相关的资料也不多,仅限于发现地和形态学描述。202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更新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于尖喙蛇分布范围较小、野生数量较少、科研和生态意义重大、观赏价值高等原因,该更新名录中,尖喙蛇被提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名词解释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面积为4399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86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大围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名片

尖喙蛇

属爬行纲、游蛇科,有鳞目、蛇亚目,尖喙蛇属。

形态:头较长,与颈区分明显,吻端尖出成锥状,全长1.5米左右。成体全身为一致的鲜绿色,腹面浅黄色,腹鳞具棱外及每一腹鳞游离缘灰白色。

生境信息:生活于海拔100米至600米的山区林下。

国内:广西、云南。据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云南发现兰科新种盈江虾脊兰

云南发现了一种兰科新种,被命名为盈江虾脊兰。盈江虾脊兰目前仅在盈江发现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600—1800米的林下。该物种的发现,将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关于虾脊兰属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揭示该属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特征。(据人民网

编辑:甘凌菲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