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立行立改 西园隧洞污水直排问题全面整改显成效
昆明信息港    12-20 08:10:00

今年,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发现,昆明等地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云南省、昆明市高度重视此次督察,边督边改、立行立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推动这一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整改。整改成果也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认可。

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导致污水直排

西园隧洞于1996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为滇池出水的第二通道。隧洞进口位于西山区苏家村,出口位于安宁市太平街道,全长4.8千米,洞径4.8米,最大过流能力每秒40立方米,出水流经沙河在昆钢大桥汇入螳螂川,至富民经普渡河进入金沙江。西园隧洞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滇池的流场和入流出流条件,缩短了滇池的换水周期。同时,新增一个出水通道,使滇池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调度运行更加灵活可靠。在滇池防洪、增强湖体水动力、提供下游生态及工农业用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发现,昆明市将主城区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抽排至西园隧洞,直排沙河后汇入螳螂川,日均排放量13万吨,导致螳螂川水质长期为Ⅴ类甚至劣Ⅴ类。监测结果显示,西园隧洞出口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为73毫克/升、14毫克/升、1.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7倍、13倍、5倍。

“此次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排放至西园隧洞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昆明主城城北、城南片区。”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袁亭聚介绍,这两个片区内人口约215万人,污水总量约每日54.18万立方米,加上外水混入量,清污合流水总量为每日87万立方米。而这两个片区内建设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第十等6座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总量为每日74万立方米,处理不了的13万立方米清污合流水最终排至西园隧洞汇入螳螂川。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昆明主城城北、城南片区水环境保护治理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西园隧洞5月14日实现污水零排放

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中,昆明市把督察整改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扎实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实化整改措施,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落实,全面彻底抓好问题整改。

“2021年至2023年,昆明市扩建第十二、十三水质净化厂和倪家营、空港南污水处理厂,新建第十四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能力每天增加30万立方米,为彻底解决西园隧洞合流水外排问题奠定了基础。”袁亭聚介绍,对于每天约13万立方米的污水,采取源头减量、腾出污水处理空间、建设西园隧洞至第十三水质净化厂连通工程3项主要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在源头减量方面,从今年1月30日起,通过调度学府路泵站将原转输至下游的污水调度至上游第十四水质净化厂处理,停止向下游转输;今年5月11日,建成运行凉亭泵站,将第十水质净化厂规划服务范围内的部分污水输送到第十一水质净化厂处理;今年5月17日,通过调度云大西路泵站将原城南片区的部分污水转输至城东南片区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处理。3项措施实现了每日约1.6万立方米污水的源头减量。

5月7日,昆明实施草海片区195号路管网堵管工程,将原自流到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处理的污水调度至第三水质净化厂处理;5月10日起,将张峰泵站原输送至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处理的污水调度至第三水质净化厂处理。第十三水质净化厂设计处理规模为每日12万立方米,最大处理能力约每日14万立方米,上述调度措施实施后,腾出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约每日13.3万立方米的处理空间。

此外,今年3月20日,昆明市开工建设西园隧洞至第十三水质净化厂连通工程,该工程敷设管道4.3千米、新建抽水量每日12万立方米的泵站1座。项目于5月9日实现通水,污水调度至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处理。

自5月14日起,每日产生的13万立方米污水已全部截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西园隧洞已实现污水零排放。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10月,西园隧洞出口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水质明显好转;与此同时,下游螳螂川水质也得到了有效改善,6—10月,螳螂川温泉大桥、青龙峡、富民大桥断面水质分别达Ⅳ类、Ⅳ类、Ⅳ类,相较2023年同期的Ⅳ类、Ⅳ类、劣Ⅴ类,水质实现好转。

多措并举确保整改到位

在全面完成西园隧洞污水直排问题的基础上,昆明市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将问题改到位,把工作抓扎实,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为了保证将来不再出现因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导致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昆明市加速推进环湖截污东岸、南岸干渠连通工程,将主城超负荷的污水转输至环湖污水处理厂处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解决主城区水质净化厂超负荷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建设,在2026年12月前增加每天4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强化了联排联调,在确保各水质厂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通过污水转输泵站、管网和水质净化厂的联动,实现污水跨厂调配,提高污水处理效能。此外,还实施长效化管控,持续对西园隧洞出口水质水量进行监测,数据接入监控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下一步,昆明市将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建立健全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常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加强保护治理、推动绿色转型、完善治理体系上下功夫,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向党中央和各族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