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晓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作为重要使命,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追求,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尽责,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制定、修订、修正地方性法规4件,废止1件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在助力法治昆明建设上彰显新作为。全年共制定、修订、修正地方性法规4件,废止1件,开展立法后评估1件,组织执法检查6项。
制定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规范保护区域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行为活动,推动石寨山古墓群与河泊所遗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修订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例,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修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健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能力水平。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废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更好适应反腐败体制机制和监察体制改革需要。
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成为全省首个、西部率先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
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全年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7个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支持作用,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方式,紧扣市委决策部署,议大事、抓要事、解难事,让监督更有力度、更有实效。全年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7个,开展专题询问5次、质询1次、满意度测评10次。
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滇中新区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四区”联动发展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助力区域协作共建、发展共赢。对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开展质询,聚焦9个方面24个问题质问追问,以刚性监督推动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审议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政策体系、改进支持模式等审议意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预算和国资监督,管好人民共同财产。开展预算决算草案的预先审查,强化预算执行预警指标处置,规范预算收支行为。聚焦基层“三保”、政府债务、重大项目等重点支出,依法审查和批准预决算、专项预算调整报告,推动财政有序、安全运行。
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助力绿美春城建设。紧盯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对大观河、大清河等河道水质问题进行现场调研督导,督促问题及时整改。深入滇池沿岸12个重点乡村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滇池保护工作统筹发展。
加强民生领域监督,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审议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对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促进医改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加强市域治理监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审议安全生产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促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审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报告,推动构筑全民反诈防线。对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询问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溯课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10件建议全部办结 4件重点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全力支持、服务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进一步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会议、调研、视察、检查等方式,全年联系代表1416人次,收集整理交办代表意见建议107件。
采取省市联合督办、跟踪督办等方式,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效。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交办的8件议案全部审议完毕,塑“春城花都”形象、做“花旅融合”文章等410件建议全部办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4件重点建议得到有效落实,一件件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好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昆明信息港 记者昝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