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馆校联合开展教师说课比赛
昆明信息港    07-09 19:12:13

比赛现场。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通讯员任传振 7月8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说课比赛”在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圆满结束。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金康园小学、大关复兴中学、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的12名优秀教师参与角逐。国家一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受邀与高级教师、教学名家共同对比赛进行评选。

现场评委。供图

教师们紧紧围绕主题,结合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进行说课,以事例导入、以音乐抒情,运用民族地区特色音乐,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通过情景导入,引出问题驱动,以概念史、制度史、实践史层层递进,逻辑串联,引发思想教育案例,通过回顾历史、感悟当下、展望未来,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大关复兴中学的古光飘老师讲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一课。她以火爆网络的云南菌子歌和打歌引入,聚焦七彩云南非遗传承,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通过讲述沪滇对口帮扶、西南林业人对大关县35年的坚守,以及家乡的蝶变之路,联系贵州榕江灾后重建等,引导学生从家乡历史、家乡故事看家乡变化,看中国变化,领略民族风情,体会家乡的美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支持,感受民族团结的硕果,心怀感恩。赢得评委好评。

比赛现场。供图

7位评委按照目标明确、逻辑清晰、内容契合学段特点的教案设计要求;语言表达、教学方法、民族团结案例运用的内容呈现方式;教学形式新颖,体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创新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无政治偏差的政治导向等要求,进行综合评分。

比赛现场。供图

比赛结束后,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魏宏邀请评委专家组组长、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作小结发言。陈浩说,参加比赛的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说课活动,每个教案、PPT都凝聚了老师们认真准备、细心备课、辛勤教学的成果,在比赛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教学示范。通过各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也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这次说课比赛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果的集中检阅,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老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比赛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比赛现场。供图

最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张逸凡,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的袁雪,金康园小学的罗婧,大关复兴中学的古光飘,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云平、韩旭,分别荣获一等奖。

现场颁奖。供图

比赛由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亭主持,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福源、副院长郭祖全参加。中小学高级教师、云南省“万名人才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辅导员,国培计划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培训项目首席专家颜丽,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樊海涛,昆明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陈浩,云南民族博物馆研究馆员、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赵菲,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邱烨,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李雪菲,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史桓恺,担任评委专家。

此次比赛旨在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比赛现场。供图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介绍,“西南林业大学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六校联盟”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围绕教学、科研、资源、师资、育人“五个一体化”系统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六校联盟”将进一步深化各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区域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本次活动由西南林业大学党委统战部、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部、小学部)、金康园小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关复兴中学承办。旨在通过比赛搭建区域协同育人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合影。供图

编辑:刘雄斌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