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成为全国唯一双口岸城市
开屏新闻    09-22 08:55:48

磨憨新边民互市场,两位边民正在填单

2025年9月16日,国家在昆明、南宁、青岛、海口增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昆明由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边境实体口岸(磨憨口岸)和“数据口岸”(国际数据交换枢纽)的省会城市,相关消息发布后登上新浪微博同城热搜。

继2022年昆明市受命托管西双版纳勐腊县磨憨镇之后,昆明从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再度跃升为全国唯一双口岸的城市。3年倏忽而逝,从边陲小镇到口岸门户,西双版纳州最南端的磨憨镇迎来繁荣之变,春城飞地越见蓬勃向上之势。

扎根8年的见证者:

磨憨口岸边民互市更便利了

2025年9月17日,扎根磨憨镇8年的余瑞向春城晚报记者介绍,她的工作地点距离中老界碑仅有1.2公里。作为云南农村信用社勐腊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磨憨支行副行长,她亲身经历了跨境金融业务“更安全、更快捷、更方便”的历程变迁。

云南农信勐腊农商行磨憨支行,此处距离中老界碑1.2公里。

2022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受命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春城昆明自此成为地理意义上的边境开放前沿。近年来,磨憨作为中老两国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口岸,跨境结算渠道持续完善,结算清算更高效,金融数据往来更安全,进出口企业资金回笼周期缩短,交易成本因此降低。

据余瑞介绍,云南农村信用社(简称:云南农信)扎根沿边地区深耕跨境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拓展与服务升级,致力构建安全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8月,该平台今年累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70.36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位列第三。

“双口岸”意味着“双引擎”,这一布局不仅意味着国家战略落地生根,更意味着边贸往来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为了深化拓展边贸业务合作模式,云南农信自主研发多场景沿边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信息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为境内外企业及个人客户带来安全、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体验。在边民互市领域,该综合服务平台突破传统结算模式,达成全流程自动化、批量化、线上化操作,目前已接入大通汇“边互通”等5家场站平台,为天保、磨憨、河口等19个口岸货场提供统一标准的电子化服务。

磨憨新边民互市场录单窗口

9月17日上午,春城晚报记者走进磨憨新边民互市场,大厅内服务窗口正在忙碌,边民填单的笔尖似在沙沙作响。忙碌不止于线下大厅,大通汇“边互通”正是中老边民互市的线上缩影之一。
岩罕屯是磨憨边民互市营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申报中心主管,他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道,“边互通”App面向边民用户提供申请、交易、查询等贸易通关服务,相关操作均可通过手机实现。同时,“边互通”操作中的认证功能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在安全申报的前提下让用户体验更加便捷。

岩罕屯向记者展示“边互通”App界面

据岩罕屯介绍,2020年以来,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推动边民互市转型升级,解决了偏远抵边村寨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交通问题。现在,磨憨镇所辖6个村委会均设立边民互市合作社,2024年参与交易人次33万余人次,现已实现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跨境结算全覆盖,开票完税全覆盖,降低边民互市进口商品在国内流通的风险,确保边民真正从中受益。
货币流通与金融合作是联结区域的数字纽带。2025年4月,中老跨境金融合作API接口正式上线,云南农信实现与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实时结算,进一步提升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水平。截至2025年8月,云南农信的边民互市业务已签约边民3192人,登记境内外商家419家,累计完成结算订单21.76万单、总额17.17亿元,其中磨憨口岸单口岸结算额达13.33亿元,边民互市结算量位居勐腊县金融机构第二。

跨越语言隔阂的“翻译员”:

“国门医院”惠及中老两国民众

磨憨镇还架起了跨越语言与国界的无形之桥,让两国民众谋求健康的心愿在此相通。随着“国门医院”医疗服务与就医体验的持续提升,中老跨境医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老挝患者选择翻山越岭到此就医。截至2025年上半年,勐腊县医疗机构接诊老挝患者达9049人次,同比增长71.35%。

老挝籍进修医师扫康·占萨蒙正在进行康复操作

从“基础医疗合作”迈向“共建国际医院、共享医疗技术”,中老跨境医疗合作的根基日益稳固。勐腊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跨境医疗负责人吴瑜琳向记者介绍:“2022年,县人民医院与老挝5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县中傣医医院与老挝3家医院达成中傣医药人才培养合作;2024年,县人民医院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相关单位签订国际医院战略合作协议,中老两国跨境医疗的多层次合作体系正在持续发力。”
凭借双语翻译服务与先进的医疗技术,“国门医院”不仅是边民信赖的港湾,还是老挝医护人员进修技艺的课堂。

宋杖文(左一)与老挝籍进修医师扫康·占萨蒙(右一)正在交流病人情况

记者走进勐腊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傣药与艾草的香气涌入鼻腔,不少患者正在接受针灸与艾灸治疗,老挝籍进修医师扫康·占萨蒙的手法分外利落。跨越国门的驻院进修生活即将结束,她表示很期待用这里学到的医疗知识服务老挝的康复事业。

老挝籍进修医师扫康·占萨蒙(右)

治病与育人并行不悖,勐腊县人民医院已经成为当地跨境医疗发展的窗口与缩影。近年来,勐腊县通过“请进来进修+走出去培训”双向模式,组织老挝医务人员到县人民医院、中傣医医院进修,面向老挝医护人员协办设置管理培训班,分享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经验,制定专项进修方案,从专业技术到医院管理全方位赋能,为老挝培养本土医疗骨干,推动中老医疗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方面是老挝医护人员“请进来”,另一方面是中国医疗帮扶“走出去”,双向举措助力老挝医疗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勐腊县医疗团队已6次赴老挝开展医疗帮扶,开展交流、捐赠、义诊、培训、查房、傣医药宣介等活动,有效提升当地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开屏新闻 记者史子昊)

编辑:吕宇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