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的核桃种植基地与加工厂里,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小小的核桃正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让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起”的心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挖沙村刘家箐村民小组长刘金林的核桃种植园里,沉甸甸的核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核桃。“现在正是核桃采摘的好时节,我们每天都有活干。”挖沙村刘家箐村民小组村民刘金和笑着说,“以前农闲的时候没事做,现在靠着家门口的核桃产业,最多时候一天能赚230元,每个月能有稳定收入。”像他这样在核桃种植园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从日常的果园管护,到如今的采摘工作,核桃种植园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季节性就业岗位。据了解,刘金林种植核桃1000多亩,吸纳周边村民70余人参与打核桃、搬运核桃以及剥皮等工作。
“我闲着的时候就来这里剥核桃皮,一天能赚100多块钱,多劳多得,离家里也很近,还能照顾到家里人,很感谢刘总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工作岗位。”挖沙村刘家箐村民小组村民刘金梅开心地说道。
在不远处的水炉村核源核桃加工厂里,同样热闹非凡。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对刚采摘来的核桃进行分拣,有的在操作机器进行脱皮、烘干等加工工序。核源核桃加工厂负责人何金楼说:“我们的加工厂每年收购大量本地核桃,通过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这里常用的有8名工人,都是水炉村的村民。每天出产核桃大概20吨,再向外销售。10月份我们要开始剥核桃仁,还会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帮他们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水炉村下寨村民小组脱贫户巴云仙便是其中一员,她说:“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挣150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在耈街村八家村民小组村民于最美的家门口,10多个工人聚在一起剥核桃皮,有说有笑。于最美介绍,她都是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剥核桃皮,一块钱一公斤,有人最多的时候能拿150元。“他们愿意来帮我我很开心,都是附近的村民,我能帮他们增加一点收入我更开心,还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她笑着说道。
近年来,耈街乡积极推动核桃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核桃品质。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核桃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19.82万亩,核桃加工厂2家,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核桃产业不仅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的灵活就业,还促进了乡村的繁荣发展。接下来,耈街乡将继续加大对核桃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核桃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群众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受益,书写出更多“家门口”的幸福故事。(保山新闻网 通讯员李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