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芒市举行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已经圆满落幕。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些动人瞬间,重温喜庆丰收的热烈场面,感受那份质朴又惊艳的丰收欢愉。
多元活动体系
打造丰收庆典盛宴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构建了“1场联欢活动、10场系列活动、3场展览展示”的丰富活动体系。
联欢活动在遮放镇万亩贡米基地举行。现场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捧饱满的麦穗,跳起欢快的舞蹈,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
10场系列活动包括农民丰收村晚、乡村美食大赛、2025年“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坚持农业主线、农村主场、农民主体,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在芒市广场举办的绿色云品丰收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全省100家“绿色云品”及非遗文创企业云集于此。农民丰收村晚、乡村美食大赛和篝火打跳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3场展览展示则聚焦于丰收成果、农耕文化和乡村振兴成就,向游客全面呈现了芒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辉煌成就。其中,“稻鱼共生”的生态密码和鲜食玉米加工厂的繁忙景象,彰显着现代农业的多元魅力与绿色奇迹。
民族共庆
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交融
9月22日晚,芒市广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民族共跳一支舞”篝火晚会。来自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的126名演员与群众共同起舞。
晚会由傣族的嘎伴光拉开帷幕,景颇族的目瑙纵歌随后融入,共同串联起一场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大联欢。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加入,现场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热闹场景。
丰收节期间,景颇族的新米节传统庆祝活动尤为引人注目。热情好客的景颇人家精心挑选出今年最好的农产品并用心制成礼篮与大家分享。各族群众聚在一起品尝新米,与远方的客人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科技赋能
农业创新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
本次丰收节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礼赞,更是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集中展示。《云南省2025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明白本》在活动期间发布,以40项惠农政策为农民提供支持。
与丰收节同时举办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云南省主场活动,则致力于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云南农业大学携15个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的成果亮相。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校党委书记王卫斌率专家团队出席,以特色成果展示、科普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现学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领域的实践成果。
在科普月活动现场,专家们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彰显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经济效应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丰收节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助农增收的重要平台。在芒市广场举办的绿色云品丰收市集,汇集了全省100家“绿色云品”及非遗文创企业。
“数商兴农庆丰收”暨云南省村播大赛助农增收活动同样引人注目。“家人们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遮放贡米,米粒饱满,蒸煮后香气扑鼻……”在“云南‘三农通’”的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间热情地推介。这种“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的新模式,不仅极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知名度。
丰收节期间,数十位电商主播开展庆丰收专场直播,助力农产品上行,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在此得到完美体现。
芒市关于丰收节的欢歌笑语渐渐散去,但属于农民的美好生活仍在继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芒市这片土地上变为现实。(芒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江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