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宁蒗永宁镇高原红米别样“红”
宁蒗新闻    09-27 13:50:30

清晨的阳光洒在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连片的红米稻田上,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这片位于“世界水稻屋脊”的红米基地,正成为永宁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近年来,永宁镇纪委立足职能职责,深入田间地头,紧盯红米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以精准监督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助力这颗高原“红珍珠”成为农户实实在在的“致富米”。

该镇纪委紧盯种植这一基础环节,成立专项监督小组深入永宁、泥鳅沟等村委会田间地头,重点检查农业部门技术服务落实本地老品种“永宁大白谷”“永宁小白谷”和新品种“丽粳9号”“丽粳11号”等良种推广情况。同步核查惠农补贴发放,通过比对台账、随机走访,确保良种、有机肥等补贴精准到户。“今年领到了良种补贴和有机肥补贴,种植成本降低了不少。”在泥鳅沟村的红米种植示范基地里劳作的种植户说道。

去年以来,该镇红米种植相关政策惠及种植户800余户,良种与有机肥补贴精准落地,“丽粳9号”“丽粳11号”百亩连片示范田亩产达536.46千克,创下高海拔水稻高产新纪录。2025年全镇种植“永宁大白谷”“永宁小白谷”1.6万余亩,“丽粳9号”“丽粳11号”2100亩,新品种实验示范56个。

走进丽江宁蒗益康公司的加工车间,新扩建的红米饵块、米线生产线正隆隆作响。该镇纪委紧盯绿色执行标准,逐一检查设备清洁记录和质量检测报告,推动企业完成标准化改造。如今这里不仅产出优质红米,还新增加了饵块、米线等深加工产品,新增就业岗位30多个。流水线上忙碌的,大多是本地村民。在销售端,镇纪委紧盯永宁村委会与宁蒗玛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检查“妈达米”品牌推广、游客服务区免费品尝活动开展情况,督促企业及时结算网络销售款项,严查压价收购、拖欠货款等问题。

在泸沽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妈达米”品牌专柜前围满了品尝购买的游客。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女士一次性购买了10袋红米:“这个红米软糯香甜,准备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专柜销售人员一边打包一边介绍:“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的红米最远卖到了黑龙江呢!”如今,“女儿国红软米”香飘千里,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红米产品走进商超柜台,成为游客带得走的“宁蒗味道”。

此外,依托泸沽湖旅游资源,永宁镇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了“世界高原红米屋脊生态稻田”旅游区,去年以来,通过稻田观光、农事体验项目吸引游客15万人次,周边农户摆起小摊、开起民宿,卖红米、提供餐饮服务,人均年增收2800元。今年以来已建成红米专业合作社12个,累计培训3000人次,越来越多的农户学会直播带货、包装设计,红米产业持续“出圈”,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户户受益”。

监督护航,只为红米飘香、群众增收。下一步,该镇纪委将继续聚焦红米产业发展目标,紧盯2万亩种植规模和5000亩集中连片基地建设,以更加精准有力的监督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世界水稻屋脊”的红米持续焕发出别样“红”,真正成为永宁百姓的“幸福米”。

编辑:李双双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