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旅居绿美山水间 共品普洱茶咖香
云南日报    09-29 08:29:37

9月17日傍晚,远山的晚霞映红了景迈山的茶林,婉转的民歌在翁基古寨回响。月升日落,篝火燃起,穿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和游客们牵着手起舞,共同庆祝景迈山申遗成功两周年。此刻,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一堂,旅居普洱的绿美山水之间,一起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景迈山接待游客44.5万人次,较申遗成功前增长247%,预计2025年游客规模将超过60万人次。如今的景迈山,不仅是遗产保护的典范,也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旅居目的地和艺术家第二居所,这得益于申遗成功后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攀升,更是普洱市深耕文旅产业结出的硕果。近年来,普洱市以建成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为目标,主动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让普洱成为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诗意山水 茶咖飘香

普洱年平均气温19.5摄氏度,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5个气候带类型,是云南乃至全国气候舒适指数最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的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8.23%,有3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自然保护区,孕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被联合国环境署赞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好山好水好气候造就了普洱宜居的环境,也孕育了茶叶和咖啡两个重要产业。在景迈山,“清晨捧一杯茶观云海,夜晚烤一壶茶聊人生”成为不少旅居客向往的生活。景迈山以旅居为牵引,积极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目前,景迈山已集聚民宿200余家,并通过拓展茶旅研学、农事体验、非遗工坊等深度体验内容,有效推动游客从单纯观光转向沉浸度假,全面增强当地旅游吸引力和消费带动力,茶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

在位于思茅区的“美丽星村·有风咖谷”,咖啡则成为了吸引旅居客的宠儿。当地依托1080亩咖啡种植园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咖啡体验、田园休闲、原乡宜居为定位,打造了集咖啡种植、加工、体验、休闲、文旅于一体的“中国式咖啡社区”。目前,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均产量6万吨,拥有300多家咖啡企业、20多家咖啡庄园,2024年20家咖啡庄园接待游客35万余人,营业收入2亿余元,咖旅融合发展活力尽显。

思茅区“美丽星村·有风咖谷”。云南日报记者高玥/摄

多彩民族 风情别样

普洱是民族文化大观园,是“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是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响的地方。26个民族聚居于此,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神鱼节上,万人下河捉鱼,感恩自然馈赠,祈愿五谷丰登;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三国丢包节以象征友谊的丢包为纽带,搭建起了中、老、越三国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国际双胞胎节期间,双胞风情大巡游、抹黑脸狂欢等活动展现着北回归线上的“双生”之美……“一县一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让普洱旅游全年火热、全域精彩。

墨江双胞胎节。云南日报记者高玥/摄

民族节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则让游客“带走”民族文化。西盟佤族自治县班母村的村民们将咖啡渣制成的丝线与传统佤族织锦技艺相结合,订单源源不断;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黑古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游客可定制个性化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民族文化在得到传播传承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增收,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普洱,民族文化始终是文旅产业中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民族文化是可感知的节日狂欢、可带走的匠心之作、可共享的生活体验。民族节庆赋予了旅游独特的吸引力,民族工艺则延伸了旅游的消费链,普洱正将丰厚的民族文化“软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的“硬实力”。

包容开放 产业正兴

来自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游客熊献贵、赵发英夫妇来到墨江县曼海村后,开了一家咖啡书吧,过着休闲的退休生活;来自英国莫克姆小镇的保罗在镇沅县创立公司,融合英国酒吧与茶马古道文化,研发“马帮啤酒”,成为紫马街的“常驻村民”;在思茅区老爪箐村,旅居客倪澜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旅居客、本地村民一起整合闲置农地,开展农业研学活动,并打造了“数字游民社区”,为本地优质土特产、文化产品代言。在普洱,长期旅居于此并创业的人不在少数。

中老铁路、昆曼高速穿境而过,普洱还有2个支线机场、3个对外开放口岸、7条边民通道、3个省级产业园区,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左手咖啡右手茶”的产业定位将茶产业、咖啡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新材料产业、现代林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聚链集群、蓄势待发。如今的普洱不仅是宜居之地,更是宜业之城。越来越多的旅居客为了“诗与远方”在此驻足,又因为发展机遇在此落地生根。2025年上半年,全市创业催生新设经营主体16384户,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59.45万人。

普洱市游客接待量从2021年的3044.65万人次增加至2024年的5433.31万人次,旅游花费从2021年的307.8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629.69亿元;2025年1至7月接待游客3488.31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07.35亿元。从诗意山水到民族风情,从茶咖醇香到创业沃土,普洱这片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不仅为旅居者提供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铺就了一条生态宜居与产业兴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云南日报 记者高玥)

编辑:余娅雯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