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植入“小盒子”防治心脏性猝死
昆明信息港    10-09 08:48:26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近日,省一院开展了全省首例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这个设备既像给高危人群心脏旁加了个监视器,也像多了一台随身携带的除颤仪,能24小时监测心跳,一旦发生危险心律失常,这台设备就会自动除颤抢救。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也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凶险的类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目前防治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创新,在于避开了血管和心脏内部。”省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范洁表示,手术只需在胸骨下开一个小孔,将电极导线置于心脏外部的胸骨后间隙,除颤器主机则埋藏于皮下,整个系统完全不进入血管和心脏,极大降低了长期并发症风险。同时,因为电极所需除颤能量低,具有约11年的预估使用寿命。

9月22日,范洁团队为患者刘先生开展了全省首例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刘先生10多年前,因为心梗放置支架,最近反复胸闷不适,到省一院检查后,心脏超声显示他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低于35%,属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

范洁团队与刘先生及家属进行沟通,给刘先生进行了详细检查后,把这个重约77克、形似小盒子的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刘先生体内。手术1小时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迅速,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动,做核磁共振检查也不受影响。

“该技术于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我国于近日才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纳入医保。9月22日,全国首批仅5家医院完成了7台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我们占了其中2台。”范洁介绍。

该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的心脏性猝死防治手段,通过微创方式将除颤系统置于心脏外部,显著降低传统手术风险,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长效的“生命保险”。

编辑:文丽荣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