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2025年“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校园征集活动走进云南大学法学院,活动聚焦网络普法与法治实践,巧妙依托法学院的专业氛围,将前沿法律解读、专业创作指导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相结合,激发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具备专业素养的法学学子,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故事,成为法治文化的主动传播者与创造者。
活动现场
底蕴筑基 前沿法理提升专业素养
云南大学法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法科之一,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民族法治研究特色,承载着培育边疆法治人才、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普法宣传,更是一场为法学学子注入普法基因、点燃责任使命的实践启蒙。
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宣讲
活动开场,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为学生详细介绍了“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活动的背景、参与方式与评选机制,并强调,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地区法科初创,到如今依托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万余名边疆法治人才,这里的每一代学子都在用专业践行“法治为民”的初心,而这份基因,正是今天“我为普法写个剧”活动最宝贵的创作底色,期待法律追梦人们将课堂上的《民法典》条文、民族地区法治实践转化为情景剧的生动剧情,让法律从课本走向生活,让普法成为青春担当的生动表达。
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邵成举宣讲
作为未来法律职业的储备力量,云南大学法学院学生对法律知识具有深厚的理论积累与高度的专业敏感。活动特别邀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邵成举,以“法治护航青春”为主题,结合法学生未来职业场景,深度解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不同于普通普法宣讲,邵律师特别加入“法律实务视角”,通过网络诈骗案件中的证据固定、个人信息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等内容,引导法学生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守护自身及他人权益”,引导学生从“学法”走向“用法”,增强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与合规创作意识。
专业赋能 创意宣讲点燃创作热情
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王红彬宣讲
为让法学生从“法律学习者”转变为“法治传播者”,活动特别设置“专业编剧技巧分享”环节,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王红彬从编剧专业角度,为学生讲授戏剧结构、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等创作技巧,鼓励学生从课堂所学、社会热点与民族地区法治实践中汲取灵感,将法律知识、边疆特色融入剧情,实现“法理”与“剧情”的有机统一。“法律条文是骨架,生活细节是血肉,你们作为未来的法律人,也是法律的传播者,更需要懂得如何让法治故事既有专业度又有感染力。”王红彬说。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小游戏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小游戏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普法互动体验区”,进一步帮助师生们激活创作灵感。“法律知识套圈”等互动小游戏,融入法律知识,多部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法小剧场视频,为大家剧本创作积累鲜活素材。更有“普法志愿者登记通道”,吸引数十名法学生现场报名,希望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基层普法实践。
学生现场咨询普法志愿者登记
此次活动不仅为云南大学法学院学生带来了“专业知识+创意技能”的双重收获,更让“法律追梦人们”的使命有了具体的实践路径,从研读法条到创作普法剧本,从课堂学习到参与志愿服务,这群未来的法治建设者正以青春之力,为法治云南的建设注入鲜活动能,让法律的温度真正传遍云岭大地。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云南省法学会、昆明市法学会指导,昆明信息港主办,云南大学法学院协办,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昆明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支持。(昆明信息港 记者甘凌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