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昆明电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交出亮眼答卷
昆明信息港    10-30 08:16:24

从昆明市民家中冰箱的持续运转、空调的稳定送风,到呈贡新区企业的远程办公系统高效运行、中小学在线课堂的流畅开展,再到安宁工业园区一线车间设备24小时满负荷生产……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背后,是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安排,围绕“六个春城”建设要求,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核心重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全力提升服务质效,既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获得电力”指标位列南网西部城市第一

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昆明供电局提前谋划布局、统筹部署推进,在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守牢能源安全底线等领域持续发力,默默践行着国有企业的责任与使命,以实际行动点亮万家灯火,用可靠电力支撑各行各业的发展。

“得益于局党委的提前谋划与全链条推动,我们2022年就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核心任务,针对民生服务、安全保供等关键领域细化举措,全局形成‘一盘棋’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昆明供电局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史衍绪说。

如何在绿色转型升级赛道上领跑?昆明供电局积极推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纳入昆明市委相关意见,新能源年并网容量连续两年跨越式增长30倍,2024年绿电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6倍,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持续增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规模同步跃升,全市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86%,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近两年增长33倍。同时,建成西部最大自愈配电网、南方区域首个坚强局部电网;自主修复草铺变隐患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首次完成大相角差不停电转供电;调控一体化、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在南方五省区领先。

昆明供电局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积极促成云南电网公司与昆明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系机制;围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进“三零三省四办园区十措”,保障中老铁路通车、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用电,地市局首家建成“能源大数据中心”,《用电结构分析报告》为全市经济运行提供决策参考。建成“电力+政务+金融”智慧服务厅获全国推广,率先开通“刷脸办电”,实现用电“零证办理”“水电气网”联办。

在能源电力安全保障上,昆明供电局建成南网首个百兆瓦级大容量工业用户接入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圆满完成第44、45届东盟峰会保电并实现首次跨境保供。通过电网建设攻坚,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自2020年至2024年,年均降幅超30%,居南网西部省会城市第一,形成“传统农村、城中村、美丽乡村”三类农村电网建设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通过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昆明供电局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有力支撑了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

一系列改革成效最终体现在发展排名的跃升上:昆明供电局一流评价排名从2020年的全网42名升至2024年的12名,2023—2024年度连续两年获评“南方电网核心城市综合标杆企业”。

史衍绪说:“改革是什么,对于基层的员工来说,就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创造业绩’。”这份主动进取的精神,正是昆明供电局近年来以实干促改革、以担当显作为,在行业持续领跑的生动写照。

聚焦一流企业目标打造昆明特色标杆

改革要落地,机制需先行。昆明供电局创新建立统筹融合、跟踪监控、督办考核、典型引路四项核心机制,为改革深化提升提供坚实制度支撑,保障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成效突出。

史衍绪介绍,统筹融合是将改革重点任务和全局重点工作相融合,统筹实施攻坚提升“双七”任务和创新示范“双七”项目;跟踪监控是将每月改革任务推进情况、指标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跟踪通报;督办考核是把重点任务纳入领导督办事项,结合会议安排、日常批示实时纳入“一张表”跟踪落实;典型引路是运用现场会、经验分享等渠道,先行先试,挖掘创新实践。

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昆明供电局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将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升级融入“532”示范建设和“双七”行动的企业管理体系,构建昆明特色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建立部门“创A奖”、基层“奋斗奖”“蹉跎奖”、班组“标杆奖”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队伍改革活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改革深化提升的关键节点,昆明供电局落实“十五五”规划与南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战略部署,明确下一步要重点打造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力争持续保持地市综合标杆供电企业称号、获评更多县区综合标杆供电企业,建设“昆明低碳高可靠城市配电系统”国家级示范、“昆明环滇池高原城乡配电网”“安宁分布式能源柔性调节”等网级示范区,打造晋宁组织模式变革等一批示范项目,深化数字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昆明经验”,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船房社区透明配电网示范项目”,探索完善跨境交流合作模式,进一步发挥“头雁效应”,为昆明对标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保障,也为全国地市级供电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昆明方案”。(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通讯员张昕霞 合达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