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干警在磨憨街头开展普法宣传。

检察干警在口岸前向国旗行注目礼。 官渡区检察院供图
深秋的磨憨,东盟大道上车流如织,一幢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静静矗立。这里是祖国陆地最南端口岸的检察室——官渡区人民检察院磨憨检察室。2022年10月20日,磨憨检察室在离昆明数百公里的边境口岸正式挂牌成立。
“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三年来,磨憨检察室始终将工作目标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发展蓝图紧密衔接、与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与边境群众期盼同心同行。
从打击犯罪到权益保障,从秩序维护到生态守护,“四大检察”在这片热土上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走出一条保障沿边经济发展、维护边境地区稳定的新时代检察之路。
守边固防
检察力量向口岸延伸
边境稳,则大局安。磨憨地处中老边境,多民族跨境而居,边民往来频繁。特殊的区位与社会环境,也使跨境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2024年3月,在办理王某等3人偷越国(边)境案中,检察官精准把握3人被列为法定不准出境人员后仍转道云南企图偷渡的主观恶性,同时认定其在“中介”离开后主动放弃、下山投案构成犯罪中止。面对辩护人提出的“无罪辩护”,检察官细致梳理争议焦点,夯实证据链条,厘清“主动放弃”与“客观不能”的界限,最终依法宽严相济追究3人刑事责任,该案入选全省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
“我们面对的是多类违法犯罪。虽然常驻检察官仅一人,但身后有全院支持。”分管磨憨检察室的官渡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唐莉说。
为了让司法力量真正下沉到一线,磨憨检察室因地制宜推进办案实践与机制探索,建成远程会议、远程听证、数字展厅等智慧检务设施,实现与官渡区检察院各部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动闭环,形成“全员参与、定期下沉、业务指导与管理监督并重”的“飞地检察管理模式”。
此外,官渡区检察院以“转轮子”方式,对照“任务清单”,每月组织班子成员轮流深入磨憨,既指导业务,也强化监督。全院发出“集结令”,激励干警争当“追光者”,组建起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复合型的口岸检察人才队伍。
同时,官渡区检察院与勐腊县检察院签署长效交流合作协议,并与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织密口岸“法治网”,为服务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筑牢司法保障。
截至目前,磨憨检察室共办理刑事案件200余件300余人,90%以上案件实现提前介入,提出侦查取证意见100余条。一方小小的“飞地”检察室,正以法治之盾守护祖国的南大门。
守护生态
那一抹青绿常在
2025年4月,当工作室的检察官走访村寨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忧心:垃圾堆放时间超过一周,异味扑鼻、蚊虫滋生……
“责任所在,我们不仅要治理污染,更要让人居环境好起来。”官渡区检察院发挥“驻村纽带”作用,发动驻村干部参与调查取证,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推动清运磨憨镇6个村委会100余个点位垃圾。如今,村村寨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容整洁、环境宜人。
在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91.31%的土地上,生态资源保护同样是检察履职的重要着力点。
磨憨现存81株古树名木,部分树龄已逾百年。磨憨检察室围绕“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标,紧扣昆明市“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部署,立足磨憨“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生态特征,深入实施生态绿边“小专项”行动。
检察干警走村入寨,宣讲古树保护法规;走访水源地,排查生态隐患;与行政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在磨憨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坚实法治屏障。
在一起滥伐林木案中,磨憨检察室坚持刑事追诉与公益诉讼同步推进、一体履职,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被告人波某某刑事责任,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通过“补植复绿”机制,让生态破坏者成为修复者,实现惩犯罪与护生态的双重效果。
一名老人指着寨口的百年古树感慨:“我们和这树一起长大,希望它再活一百年。”普法入心,法治意识悄然在边疆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法治润边
从普法教育到民心交融
秋收时节的磨憨,检察官卷起裤脚、手持镰刀,与傣族老乡共收稻谷、共话法治。这样的“田间法治课”,已成为当地一景。
“我们这里是傣族村寨,不少老人听不懂汉话。检察官特意请来翻译,用‘双语’把法律条文讲得明明白白。”曼庄村委会妇女主任咪坎仑说。
夜幕降临,村委会里灯火通明。检察官与村民围坐一堂,从偷越国(边)境的法律后果,讲到邻里纠纷的化解之道,把法律条文转化为家常话,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
如今,“量身定制”的精准普法已成磨憨检察室常态:节日前夕走进校园,为孩子送去法治读本。女检察干警入村,为妇女同胞提供法律咨询。走进抵边村寨,讲解边境管理法规。
据磨憨检察室负责人马宗宁介绍,检察室还引进了1名熟悉本地社情、具备语言优势的检察人员,并面向本地招录1名少数民族书记员,充分发挥语言文化纽带作用,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年来,磨憨检察室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普法小队,深入傣族大龙哈村、布朗族南欠村、拉祜族坝连村、哈尼族牛棚村以及磨憨中学、曼庄小学等,开展双语普法、夜间普法、定制普法等活动60余场。
在泼水节的热闹中温馨提示,在夜市的烟火气里以案释法,在校园课堂把法条讲成生动故事……检察官以脚步丈量着磨憨的每一寸土地,打通了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法治守护与民族团结交融共进。
在办理一起不起诉案件时,检察官充分考虑民族习惯与边民实际情况,主动上门宣布决定不起诉决定,并与围观村民促膝交流,把宣布现场变成普法课堂,既让当事人心服,也让围观者警醒。昆明先进法治理念与磨憨治理需求在这里深度融合,法治种子正在国门口岸生根发芽。
磨憨不大,却是祖国南大门的重要窗口。磨憨检察室不大,却用三年时光,以这片土地的长治久安、边民的幸福生活,交出了厚重的履职答卷。(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通讯员张庆圆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