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香猪鲜森”抖音电商直播间里,张世惠和母亲正忙碌地拿着杜香猪鲜肉,对着镜头向网友介绍:“咱们这肉是散养杜香猪,有无公害和名特优新双认证,煮着香、炒着嫩,出油多!”镜头外,屠宰车间里工人们规范作业,养殖场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清扫、投喂——从手握律师职业资格证的法学毕业生,到搭建“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新农人,这位土生土长的罗平姑娘,正用十年实干在乡土间铺就一条“自己创业、带动乡邻”的振兴路。

“我是罗平的娃,看着家乡的田野就觉得亲。”张世惠的创业初心,藏在对乡土的牵挂里。2010年从云南警官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她虽揣着律师证、英语四级证、高级瑜伽教练证等“城市就业敲门砖”,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农业发展。2015年1月,她先入职云南农垦房地产开发公司当人事专员,半年多的管理工作让她摸清了企业运营的门道,也更坚定了想法:“罗平有好山好水好农产,只要找对路,肯定能让沃土生金,让乡亲增收。”
当年8月,张世惠毅然辞职回罗平,注册成立云南鹏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头扎进生猪定点屠宰、农副产品购销的领域。“做农业不能凭一腔热血,技术是硬骨头,必须啃下来。”她一早就认清关键,主动跑遍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和当地畜牧站,拉着科研团队搭建产学研平台,专门攻关香猪良种保育、疫病防治这些行业难题。为了让技术落地,她经常扎在养殖场里,和科研人员一起调试养殖设备,在屠宰车间里优化加工流程,慢慢摸索出“科研跟着生产走”的联动模式,让技术真正变成了养殖的“定心丸”。

在把养殖基础打牢的同时,张世惠从没停下找市场的脚步。2016年底,她开起罗平县玩味儿私房菜馆,试着把公司的鲜肉、农产品端上餐桌:“想看看消费者喜欢啥口味,也让大家知道咱罗平的农产品好。”2018年,她又接手罗平县猪鲜森食品店,守在终端市场里摸需求、攒经验:“每天和顾客聊,才知道大家想要更方便的加工品,比如真空包装的甜肠、烤肠。”为了方便长时间存储,特地腌制了肚香猪腊肉。2024年电商直播火起来,她立刻注册罗平县牧优食鲜经营部,把直播间搬进公司,带着团队把经过双认证的杜香猪、真空包装的加工肉、腌腊肉卖到全国。这下,“从养殖场到消费者餐桌”的全链条终于成型。


十年扎根,张世惠的创业不仅结了“产业果”,更开了“就业花”。如今的云南鹏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手里握着“一种养殖场废水处理系统”“一种生态香猪养殖舍”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评上“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电商平台上的杜香猪产品销量一年比一年好,罗平优质农产品的名气也跟着响起来。更让乡亲们高兴的是,公司常年有8个固定岗位,养殖管理、屠宰加工、销售客服这些活儿,都能让大家在家门口挣钱。“以前我在外地打零工,顾不上家,现在在这儿管养殖场,每月工资稳当,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家住附近的员工王大姐说。除了固定岗位,产业链还带活了周边的养殖合作社、运输队和包装厂,单是运输鲜肉、包装产品这两个环节,每年就能让20多个乡亲多一笔收入。

这份实干也让张世惠收获了认可:2016年她成了曲靖市创业致富“乡村好青年”,2017年她带团队在曲靖市首届创业创新大赛里拿了优胜奖,成了罗平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的“样板”。“农业创业没有歇脚的时候,得一直往前闯。”说起未来,张世惠眼里满是劲。她盘算着两件事:一是接着跟科研机构合作,专门研发香猪深加工技术,“想做即食肉类零食、养生肉制品,让一块肉能卖个好价钱,产业链再拉长点”;二是把电商直播团队扩起来,“要教咱本地村民当主播,他们最懂家乡的农产品,既能帮公司卖货,又能让他们自己多份收入,一举两得”。从手握法学证书的职场人,到深耕农产业链的新农人,张世惠把初心种在罗平的沃土上,用“养殖+加工+销售”的模式闯出了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