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条建言,凝结着调研路上的汗水与思考;一声声诉求,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期盼与嘱托。在昆明市政协70年的履职画卷中,“为民代言”是始终如一的鲜亮底色,而政协委员,正是这底色最执着的描绘者。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养老育幼的民生关切到民族团结的进步事业,他们以调研为基、以协商为桥,将散落的社情民意汇聚凝练成条理化的“建议”,将个体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政府的“实事清单”,以责任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真谛。
步履不停 用行动助力民生
孙立刚委员的履职故事,始终散发着玫瑰的芬芳。12年前,他返乡创业在武定县种植食用玫瑰时,不会想到这片花田将成为他履职建言的第一课堂。“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其智慧必须深深扎根泥土,让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根,开出惠及百姓的灿烂花朵。”如今,他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200多户脱贫家庭过上好日子,研发的27款玫瑰产品远销14个国家。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千余个就业岗位。
在石林县、五华区等地建设的“村播小院”,是他探索“委员工作室+村播”模式的创新实践。150余名“村播”人才在这里成长,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630万元。“我时刻牢记,政协委员不仅要有建言资政的专业深度,更要饱含为民尽责的赤诚之心。履职成果不能仅仅体现在建言献策的字里行间,更要实实在在地镌刻在云岭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与孙立刚一样,民进界别委员随海金也坚信“时刻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去年,他的足迹遍布昆明多地,就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美育进校园、乡村农贸市场提质等课题深入调研。“无论是走进社区倾听民意,还是深入企业调研发展难题,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加贴近,更加懂得他们的需求与期望。这种与民同行、为民服务的实践,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方向更有力量,让我的履职变得更加丰满更有意义。”
随海金分享了他的履职方法:“调研前做好扎实准备,调研中认真听取各方观点,调研后从政治的高度去认识问题,郑重提出意见建议。”这套严谨的履职方法,让他提出的很多建议直击要害。
专业赋能 凭智慧破解难题
当委员的专业背景与民生关切相遇,便迸发出履职建言的独特光彩。
作为医卫界别委员,段友斌连续4年关注基层医疗,他的调研始终围绕着“让社区居民能够就近享受方便、经济、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关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的建议》《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慢性病管理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中,他将群众的“心声”转化为可行的建议,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界别联组协商会发言。
“在调研中必须把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身份亮出来,把政协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的重大作用和独特优势讲清楚。”段友斌认为,“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听到广泛而真实的声音,发现背后存在的问题,确保建议切实可行。”他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改善公厕设施,夯实文旅高质量持续发展基础的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印证了专业建言的价值。
同为医卫界别的李云霞委员,则把履职重心放在妇幼健康领域。2018年,她牵头负责“关于加强基层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提案办理,采取分层培训方式有效提升基层产儿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为降低昆明市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让她感动的是2019年组织昭通市乡村医生培训后收到的90多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他们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与期待”。这些朴实的文字,成为她履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这些年我见证了政协在云岭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更见证了广大政协委员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14年履职路,黄建伟委员始终坚守“不调查研究就不提建议”的原则。2011年,他最早在昆明提出发展健康产业的概念,《关于将呈贡健康产业培育为我市发展新引擎的建议》被列为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对全市健康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有敢于发声的勇气,更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黄建伟说,“但也不能不切实际,必须靶向下药、言之有据。”他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有效预防暑期青少年溺水伤亡的“三未”问题亟需解决》被中办和省办采用,印证了他“建言不在多而在精”的履职理念。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履行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责,我始终不忘心中的这份责任,积极参与政协的各项工作。”14年来,他先后撰写提交提案10余篇,社情民意10余篇,多条建议被市级、区级政府采纳,不少建议意见已转化为政府部门推动工作的实招,对社会事业和个人的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初心不改 以情怀温暖民心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社会保障界别委员于海深有感触地说。在履职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无论是参与政协会议讨论,还是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我都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于海将目光投向了“银发一族”。他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他介绍道,“这些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有效推动了昆明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工商联界别委员刘云的履职故事,则展现了一名企业家委员的责任蜕变。“自从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我的思想意识从自我、狭窄到豁然开朗;精神境界从平淡安逸的家庭责任、公司意识,慢慢地转化为社会责任、家国意识。这些质的突破,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进步。”2024年,他提交的3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关于提升我市农贸市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提案》被评为“2024年度好提案”,个人也荣获“2024年度履职考核优秀委员”等荣誉。
刘云说:“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的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委员担当’叠加‘企业责任’,以‘协商之力’赋能‘发展之效’。”
七十载春华秋实,一届届政协委员的责任接力,在昆明大地上书写着履职服务为民的动人篇章。从乡村振兴到城市治理,从青少年健康成长到夕阳红关爱,政协委员们履职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用专业诠释责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履责回应期待,在“为民代言”的征程上,书写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履职答卷。(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