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机制搭建“大舞台” 实践唱响“法治曲” 文山州广南县第一小学走出校园普法特色路
昆明信息港    11-22 12:05:11

11月21日,“法治光辉照边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广南一小”),这座具有204年历史的全国文明校园,坚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法治班主任进班级、开展思政课堂等多元形式,构建起“沉浸式、互动化、常态化”的法治教育体系,让法治精神在壮乡苗岭校园里生根发芽。

机制筑基:双轨制法治教育实现“日常驻守”

图片 1

法治副校长陆双全正在开展思政大课堂 记者王竣彦/摄

步入学校培风广场,法治副校长陆双全正以“小学生应该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为主题开展思政大课堂,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法律条文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法律小贴士”,教会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另一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内,法治班主任张莉正通过普法微故事开启一节生动形象的普法小课堂,在趣味十足的故事中,她详细讲解了在生活中与个人息息相关且容易忽视的法律要点。

图片 2

法治班主任张莉正在开展普法小课堂 记者王竣彦/摄

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朱智楠介绍道,每逢开学典礼、运动会、重要节日等节点,学校都会邀请法治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并对学校依法办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进行指导。作为法治班主任,可充分发挥与学生接触密切的优势,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每学期开展5节以上的法治教育宣传课,实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

以“副校长”和“班主任”的身份将法律知识送到学生手中,广南一小实现了“专业力量”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既解决了普法“形式化”问题,又通过日常渗透将法治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学校依托校外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这一坚实基础,积极联动“三官一师”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群体中专业法律人士的优势。同时,明确校内普法第一、第二班主任的具体分工,形成了一支“校外专业力量+校内专人负责”的高效法治工作队伍,为校园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赋能:从法治“旁观者”转变为学法“剧中人”

图片 3

以法治为主题的手工扇 记者王竣彦/摄

图片 4

以法治为主题的书法作品 记者王竣彦/摄

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制作精美的手工扇、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在广南一小的麒麟堂前,一件件学生亲手创作的作品展示着学校在校园普法道路上的累累硕果,这些以法治为主题的作品,透露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深刻领悟。

图片 5

广南一小的学生正在歌唱《文明歌》 记者王竣彦/摄

图片 6

广南一小的学生正在朗诵《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 记者王竣彦/摄

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源于教育体系打下的稳固基础,还得益于形式多样的实践路径。走进校园深处,来自不同年级的多个班级,分别唱响《文明歌》、朗诵《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演绎法治主题情景剧,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如繁花般在校园各处竞相绽放。这种将普法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的做法,在广南一小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

图片 7

广南一小的学生正在演绎情景剧 记者王竣彦/摄

朱智楠表示,学校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精心安排各具特色的法治主题内容。在法治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投入节目编排,以唱歌、舞蹈、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将法治知识巧妙融入其中。通过亲身参与这一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法律,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最终实现良好的普法教育效果。

图片 8

广南一小的学生正在演绎情景剧 记者 王竣彦/摄

从日常的法治知识渗透到精彩纷呈的法治实践活动,广南一小的校园普法实践,如同校园内郁郁葱葱的古树,在深厚的历史渊源中,不断伸展着繁茂的枝叶,汲取着法治的阳光雨露。这棵“法治古树”,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撑起了一片法治的蓝天,也为推动校园法治建设和社会法治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

编辑:谭石艳    责任编辑:文丽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