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对标先进城市 促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昆明信息港    12-20 09:08:04

  2017年9月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昆发【2017】22号),这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根据昆明的历史文化传承、区位优势和地位作用,做出关系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昆明如何定位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昆明各级各部门今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既是我国对外开放40周年,又是我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将国际化建设作为我市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聚共识、抓机遇、补短板、争创新、讲实效、强开放、求突破,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 

  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等成功经验基础上,主动对标区域性国际先进城市,例如新加坡、曼谷的国际化建设成就与模式。新加坡国土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其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在144个国家或地区中位列第二位,仅次于瑞士;《2012年全球贸易便利化报告》中新加坡总体排名第一。

  新加坡国际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成就与政府的主动作为密不可分。新加坡政府始终崇尚法治,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平等相待,城市管理法规齐全并且可操作性强;在惩腐反贪上标本兼治,打造了一个世人称赞的廉洁高效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其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是高度重视对国际规则的学习和运用,新加坡是世界上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因此,无论经济建设和国际化的成就,还是政府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政府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环境治理能力等等方面,新加坡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国际先进标杆。

  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在具体谋划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把苦练内功、加快发展、夯实基础作为国际化建设的重点。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基础。必须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发展思路,加快调结构、促升级、增效益,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旅游文创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昆明的综合经济辐射力。

  二、始终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拓展格局作为国际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动力靠改革。必须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积极营造创新的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坚持“双向开放”,主动携手州市,联动周边,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对外开放的公共事务平台,不断提升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上合国际马拉松赛等展会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

  三、始终把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彰显昆明文化特色作为国际化建设的精神追求。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既要遵循城市发展共同规律,又要保持自身的城市特质和文化特色。必须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国际化理念及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入挖掘昆明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气质,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民生发展,不断提高昆明的城市管理水平与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营造国际化的宜居宜业人文环境,树立昆明开放包容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形象。

  四、始终把统筹安排、分头细化、逐项落实作为国际化建设的工作准则。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实效;统筹安排,真抓实干;逐步推进,层层落实;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好,关键是狠抓落实,出实招,见成效,惠民生。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上来。(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杨志华)

编辑:文丽荣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