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社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为社区群众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记者杨峥/摄
一个烟头、一团鼻涕纸、一堆烂菜叶子……我们每天都会生产垃圾,扔掉它们从来不是难题。但是,你扔的垃圾都去哪儿了?带着这个问题,云南网记者跟随着昆明的日常垃圾清运车,从小区垃圾站走到垃圾焚烧厂,记录下了昆明垃圾分类处理的全过程,并呼吁“大家一定要好好进行垃圾分类。”
盛名在外的春城,不能容忍无序堆放的垃圾。作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昆明必需要走这条文明卫生的路。自7月上海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昆明也刮起垃圾分类“大风”,不少小区、街道都根据垃圾投放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分类投放设施。然而,情况不容乐观。有的设施仍有待改善,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分类标志不明显、流程不精细……都阻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加上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尽管分类设施齐全但垃圾基本混投,随手一扔了之,即便少数人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也在运输环节被环卫车“笼统收之”。
生活垃圾乱象凸显昆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短板,昆明垃圾分类须“正本清源”。也就是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的这个源头减量,来抓住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根本。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与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不断升级“软硬件”配套措施,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借助人们普遍关注垃圾分类的良好契机,经常在社区、街道、学校等居民聚集场所,利用讲座、图片、宣传手册、做游戏、文艺演出等方式,采取一些大家都理解、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向人们普及垃圾的具体处理知识和方法,了解垃圾分类的后续处理措施和流程,提升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与熟悉度。
其次要抓住重点人群目标,循序渐进实行垃圾分类。目前大中小学已经开学了,不少学校把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是个不错的示范。学生们环保意识高,接受能力强,对其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得使用一次性物品,昆明不妨予以借鉴。从政府部门、党员带头做起,从青少年抓起,克服畏难、犹疑情绪,以点带面,逐步推行。
第三,要提高垃圾分类的约束力。日本的垃圾分类工作闻名遐迩,被誉为世界标杆。其基本点在于强有力的法规约束,乱扔垃圾者,将接受严厉处罚。同时,日本政府多年以来从国民教育、法治、征信、技术各个层面,持之以恒、衔接紧密地推进此项工作,成绩卓著。可成为昆明市垃圾分类的“他山之石”。
垃圾分类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综合工程,牵涉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体都要做好充分准备,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积极参与,协同发力,循序渐进,攻坚克难,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向好发展。(彩云网评 特约评论员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