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00—10:15,昆明上空防空警报拉响。这是自2005年以来,昆明连续第15个年头在9月18日这一天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从抗战时期的跑警报、躲防空洞到如今地下商业内藏人防工程“乾坤”,经过无数人不间断地建设,如今的昆明,人防建设已经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人防建设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体系,托起昆明人稳稳的安全感。
铭记历史
1938年—1944年 入侵日机曾轰炸昆明52次
昆明的人防建设,是从战火中萌芽的。
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938年9月至1944年12月,6年多的时间里,日本空军入侵昆明150次,入侵日机达1099架次,轰炸昆明52次。面对空袭,昆明采取了一系列防空措施,开展了反空袭斗争。
1937年8月10日,云南防空协会成立,由龙云任主任,各机关负责人任委员,这个协会还印制了当时由国民政府制定的空袭防范规定。在这份示意图中,清晰地记录着当时昆明防空警报分布的位置。拉起警报时,昆明在城里的高处挂起灯笼预警。在当年,五华山上的灯笼是不少老昆明人的记忆,不同的灯笼分别代表着日本飞机和昆明的不同距离。
云南省近代史和地方史专家谢本书在他的《望旌旗以千里——昆明抗战遗址遗迹全录》一书中,向读者们介绍:“当时昆明五华山地势较高,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于是就立了一根高竿,如果日军飞机轰炸,就会升起红灯笼,当升起3个红灯笼,就代表飞机很快来到,百姓赶快躲避。”
而抗战期间就读于西南联大的作家汪曾祺,则在他的《跑警报》中记录下抗战时昆明人是如何应对的:“警报有3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
不断增强的安全感
从抗战时期仅有11处民众疏散区,到人均人防工程面积超过国家标准
从《昆明市空袭时民众疏散区域分配图》来看,抗战期间昆明城内共有11处疏散民众的区域,以小西门、大东门、大西门、北门等13个城门口或缺口作为疏散民众的出口。
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防工程建设也有了极大发展,抗战期间的11处疏散民众的区域,早已扩大至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时,群众在200米范围内就可以寻找到掩体躲避。如今的昆明,人均人防工程面积早已超过国家标准。
“人民防空承担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这也是70年来昆明人防工作的使命初心。”昆明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明已经探索出一条颇有成效的人防建设路子。一方面,坚持平战结合,重点实行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人防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平战结合利用,新建民用建筑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100%制定平战转换方案,大力鼓励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作车库、商业、物资库等,有力促进了人防工程的飞速发展。昆明还先后编制《昆明市中心城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昆明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人防建设工作。
可能你没注意到,就在你我身边,“藏”着很多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地铁、地下商业街……
1983年2月1日,昆明市第一家人防地下商场——正义路南段人防工程地下商场开业。1992年以来,昆明的人防工程建设重点开始由郊区转向城区,主城区利用人防易地建设费建设了一批公共人防工程。1993年,曙光人员掩蔽工程投入使用;1995年圆通街人防工程完成了一个单元的使用装修;1996年长春路人防工程建设完成,2003年金实公共人防工程投入使用……
“可能很多人都会奇怪,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如何发挥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虽然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但在硬件方面,这些工程都具备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各种要素条件要求,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护、防化能力,防空地下室都有相应的通风、照明、消防、给排水、医疗救护、物资库等设施,防空地下室在战时具有防备空袭和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袭击的作用,通风系统还安装了对生物毒剂、化学毒剂的过滤吸收系统。”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解释。
来自市人防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防空地下室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十二五”末期,防空地下室较“十一五”末期增长一倍,2019年人均防空地下室面积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十四五”期间,昆明还将继续加大人防建设力度,针对目前存在的单体工程建筑间不连通、人防应急演练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提升。
相关
防空警报的3种含义你是否听得懂?
国家规定的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3种类型。
预先警报 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提醒市民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把家中电源拉闸断电,关好煤气、熄灭火种、关好门窗,携带有效证件、生活必需品及防护器材,迅速撤离到附近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
空袭警报 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已经来临,告诉人民群众立即转移到安全场所,无法进入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的市民应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趴在地上双手抱头。
解除警报 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市民可以走出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恢复正常工作。
防空警报器装在哪儿?
一般学校、机关单位都安装有防空警报器,但过高过密的建筑物楼顶发声与接收效果不太好,通常不适合安装防空警报器,因此会选择8层以下5层以上的建筑。此外,防空警报器的设置也与人口密度等因素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昆明每年都会分阶段对防空警报系统进行检查维护,会对警报终端、线路、天线、警报鸣响装置及支架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所有防空警报器均处于良好的战备使用状态。(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