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4日,第一届“艾青诗歌奖”评审(终评)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举行。经过评审委员会四次评审会、8轮次投票,最终产生5部获奖作品、5部提名奖作品。其中,昆明市文联2020年签约制文艺家创作扶持作品,云南诗人王单单的《花鹿坪手记》(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第一届“艾青诗歌奖”于2021年5月25日至12月31日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参评作品,共收到276部参评著作(诗集)。2022年1月15日起,评审委员会资格审查组对参评诗集进行审核、复核,确定259部参评著作(诗集)符合要求。通过审查的参评著作(诗集)目录于2022年9月30日在《文艺报》、光明网、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上进行公示。10月18日,经评审委员会初评组集体评选,投票产生74部诗集进入终评。
2022年11月22日,艾青诗歌奖评审(终评)会在艾青故乡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启动。经过全体评委历时3天的评审表决,王家新的《未来的记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泉子的《青山从未如此饱满》(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黑陶的《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艾青诗歌奖;王单单的《花鹿坪手记》(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熊焱的《时间终于让我明白》(阳光出版社出版)获得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在11月24日的终评会上,谷禾的《世界的每一个早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阿信的《惊喜记》(南方出版社出版)、张战的《张战的诗》(海天出版社出版)、高兴的《水的形状:高兴抒情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潇潇的《疗,母语》(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分别获得“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艾青诗歌奖”以诗坛泰斗艾青命名,于2021年5月由中国诗歌学会、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并设立,经由艾青夫人高瑛女士书面授权。“艾青诗歌奖”为双年度奖,每两年为一届。其奖励对象为已取得丰赡成果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在诗歌创作上已形成独有风格和文字感染力的诗人。
《花鹿坪手记》介绍:
2018年3月,王单单在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工作时,以扶贫干部的身份来到这个位于昭通南郊的花鹿坪村,在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中与村民共生活、共疾苦,以“诗史”笔法,写出了一部有温度、有深度和有高度的诗集《花鹿坪手记》。《诗刊》主编李少君曾称《花鹿坪手记》是“以诗史笔法书写脱贫攻坚伟大史诗”。而评论家王士强则赞誉《花鹿坪手记》是一个主旋律写作的正面样本。
王单单,原名王丹,生于1982年,云南镇雄人。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6—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首届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驻校作家。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云南文学艺术奖等。2020年底被中国作协办公厅、中国作协创联部联合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先进个人。出版诗集《山冈诗稿》《春山空》《花鹿坪手记》、随笔集《借人间避雨》等。现供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居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