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几乎成了现在孩子们的标配,当越来越眩目的功能,收割着孩子们时,不想孩子过早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家长们越来越期望儿童智能手表不要那么“智能”。
最近,关于智能手表给出“尴尬答案”的事件登上热搜,从小天才到360,作为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在其AI问答都给出了不恰当、“毁三观”的回答后,小天才手表目前的软件已下架整改,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则在微博上发文,就360儿童手表答疑时出现争议言论道歉。这在一定侧面上反映了儿童智能手表不断添加功能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作为一名家长,笔者不能免俗地也在两年前买了一款小天才儿童智能手表,当时就惊讶其最新款型号的价格已至1500元左右,已相当于一款智能手机,其功能更是毫不逊色,从最基本的防水定位,到拍照支付、通话社交,一应俱全,除了屏幕小点,可以说与手机无异。虽然,那时AI还不是产品宣传的亮点,但从家长角度出发,已觉得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有些过剩了。
老实说,家长的基本需求就是联系孩子、实时定位、视频通话,最多加一个支付功能,方便给孩子一点零用钱。但精明的商家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上拍照功能,加个摄像头,价格就可以往上涨个几百元。加强社交属性,让孩子们可以建起自己的朋友圈,设置通关、打卡赚金币、排名PK等功能,就可以加强产品粘性,让没买相同产品的孩子不得不也掏钱购买。总之,花样翻新,功能越多,收割的效益越好,现如今,要找到功能简单的智能表真的不容易了。但在商家获利的同时,过多的功能可能带来更多的风险和干扰,也增加了出现故障和安全漏洞的可能性。比如,在理想化的愿景中,AI问答可以解答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疑问,就像一个知识宝库。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AI问答的表现屡屡出现偏差,其输出的虚假或错误信息,如同潜伏的“地雷”,可能误导孩子的认知发展。而当儿童智能手表中充斥着游戏、动画、短视频等娱乐内容,让孩子们沉迷其中时,这一本应向家长们提供“更方便”“更安全”联系孩子的产品,就变了味道,失了初心。
当前的儿童电话手表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智能手表。面对这一庞大的使用群体,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儿童智能设备。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儿童手表的过度智能化,背后就是生产经营商的过度逐利,这一问题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了,期望儿童智能手表“智能过头”的问题经历这轮整治后能得到根本遏制,通过必要的“降智”和减少功能,回归为真正满足家长安全需求的“电话手表”。(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