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永远是个兵!铁血军魂铸就轮椅上的钢铁脊梁
昆明信息港    08-04 17:25:48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日,也是一级残疾退役军人钟礼昌出生的日子,这一巧合因素,似乎将钟礼昌的个人命运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63岁的钟礼昌,虽常年以“坐姿”度日,但他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面貌,朴素整洁的穿着和坚定明亮的眼神,依旧彰显着他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军人气质,让铁血军魂始终屹立不倒。

钟礼昌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战友。图片来源:省荣军优抚医院

“战场上炮弹爆炸后的破片击伤了我的腰,之前取出了几片,但有一片永远取不出来了……”一片41年前的炮弹破片,因击中钟礼昌腰部神经无法取出,导致了他40多年来,只能借助轮椅维持日常生活,而当时受伤的他年仅21岁。

一片嵌在体内的弹片揭开一段峥嵘的岁月,现在,将时间的指针拨回1984年4月,入伍3年的钟礼昌与战友们一同开赴前线,即将为保卫祖国、守护和平而浴血奋战。

战火熔青春 铸就无畏锋芒

1984年4月的一天清晨时分,随着一颗信号弹冉冉升起,数百门火炮向阵地齐射,顷刻间,整个阵地被一团团橘红色的火光所笼罩,炮弹掀起的阵阵烟尘与撕裂清晨天际的尖啸声让人感到无比窒息。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始终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钟礼昌,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覆盖,多股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与钟礼昌感同身受的,还有他身边准备一同向着主峰发起进攻的战友,他们和钟礼昌一样,还未来得及感受青春的美好就要在战火中与敌人正面交锋。

炮火覆盖后,作为副班长的钟礼昌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向着预定目标发起了进攻。“前线的地形很复杂,敌军凭借地形优势修筑了很多防御工事,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险峻的地形和严密的防御,使得钟礼昌和战友陷入了与敌人的鏖战,他们在纵横交错的乱石间,依靠各战斗小组之间的交替掩护和有限的火力掩护,艰难地靠近前方高地。

“在攻占高地的过程中,敌军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一个为我们提供火力支持的火箭筒班,一瞬间,整个班的人都倒下了,他们离我的距离只有几十米……”这壮烈的一幕就发生在钟礼昌眼下,一阵阵强烈的心痛感涌上心头。待烟尘散去,钟礼昌赫然发现还有一名战士还有生还迹象,他和战友在枪林弹雨下将其抬进了猫耳洞。这种可容纳1-2人的浅洞,对于战士们来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漫天的炮火降临时,它是战士的生命庇护所;激烈的战斗过后,它成了重伤员和烈士的临时安置地。

身边不断落下的炮火和雨点般的子弹让钟礼昌从悲痛中猛然脱离出来,在安置好伤员后,他再次组织战斗小组对前方高地发起进攻,经过5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钟礼昌与战友终于攻下了翘首以盼的阵地。高地前沿可俯瞰敌军交通要道,对掌握敌军动向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钟礼昌与战友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调整,提防着随时可能扑向阵地的敌军,由此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防御驻守。

敌军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高地的战略价值,频繁对高地进行多次炮击,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攻。密集如雨的炮火倾斜而下,虎视眈眈的敌人近在咫尺,高地周围的石头在炮火的猛轰下已然被染成了白色。

“那时候真的很艰苦,长时间战斗下来,我们早就蓬头垢面了,有时候都认不出战友的模样。”回想起坚守阵地的时光,钟礼昌的眼神变得越发深邃凝重。汗水、雨水、血水浸透了本就被淤泥覆盖的军装,口粮和弹药也捉襟见肘。后勤保障部队顶着漫天的炮火,克服险峻的地形,在阵地和后方来回奔波,抬上山的是补给物资,而抬下山的却是烈士遗体。

前一秒还在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就倒在了血泊之中。面对严峻的环境,钟礼昌深知,尽管身旁已是人间炼狱,但身后就是祖国和人民的期盼,唯有以信仰和意志坚守,才能履行军人职责。

越军在继6月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又于7月12日组织多股兵力向我军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当天,数倍于己的敌人扑向了钟礼昌所在的高地,迫于人数劣势,战士们只能暂时撤退,依靠交通壕和坑道顽强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钟礼昌在这次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不幸被飞速袭来的弹片击中腰部,鲜血染红了整条裤子,危急关头,我军炮群向高地实施猛烈炮击,及时雨般的炮火支援让战士们士气倍增,在反复争夺下,最终守住了阵地。

7月的一天夜间,在阵地趋于稳定后,后勤保障部队立即赶赴前沿阵地。“从后方赶来抬伤员的,多数是当地民兵和老百姓,他们顾不上道路的崎岖,连夜赶路把我送到后方临时救护所。”据钟礼昌回忆,在整场战役中,当地百姓对战役提供了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许多司机在半路放空车上物资,转而运输前线急需的炮弹;得知前线战况激烈,数不清的群众奔赴前线,为部队抬担架、运弹药、送给养,用鲜血和汗水打通了前线与后方的生命通道,将军民鱼水情镌刻在了老山的每一寸土地。

余热传薪火,延续红色精神

转运到后方医院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与休养,钟礼昌逐渐康复,但一块压迫神经的弹片,因风险过大不能取出,致使他不能直立行走了。腿部肌肉萎缩、神经压迫带来的剧烈疼痛,钟礼昌面对战后带来的创伤,一时间难以平复内心的悲痛。

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医护人员的开导后,钟礼昌渐渐打开心扉,再次拾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是为祖国和平负的伤,这个伤是值得的!”在钟礼昌看来,能见证祖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他和战友的伤亡得到了最有力的回应。同时,他还感慨到,对比起已经牺牲的战友,自己已经很幸运了,为了他们,也要让自己今后的余生发挥出最大价值。

钟礼昌在讲述战斗经历。图片来源:云南新闻广播

讲述战斗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近年来,钟礼昌时常走进单位、企业,再现当年战场的艰苦与壮烈,将军人敢打敢拼、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贯穿于每一次讲述中,用自身经历激发情感共鸣,使后辈们切身感受到当下幸福的来之不易,使得军人的形象更加形象立体。

钟礼昌在省荣军优抚医院与战友围坐在一起。图片来源:云南新闻广播

如今,钟礼昌在省荣军优抚医院与其他因战争和国防建设落下残疾的战友们共同疗养,他们在战友情谊中产生共鸣,共同打开彼此的心扉,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的温暖氛围。闲暇之余,钟礼昌会坐着轮椅来到附近景点,在微风拂面和其乐融融中,忘却战争的硝烟和伤病的疼痛,静静感受和平带来的美好与惬意。

党徽照未来,奔赴崭新征程

去年12月,钟礼昌被正式确定为预备党员,将于今年12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入党之路可追溯到参加战斗之前,入伍刚满三年,钟礼昌就向上级递交了入党申请,但因战事来临和战后负伤,使他的入党之路一再延长。与钟礼昌一同被正式确定为预备党员的还有一级残疾退役军人李应阳,他同样在战斗中不幸负伤,后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在余生以党员身份继续发光发热。

即将到来的入党仪式让两位老兵内心充满激动与向往,他们时刻准备着在党旗下握拳庄严宣誓。在他们看来,多了一重身份,也是多了一份责任。在未来的生活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包括钟礼昌在内的一众老兵,即将搬入省荣军优抚医院修葺一新的新住所,他们将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持续发挥自身的军人品格和作风,在轮椅上立起军人不倒的精神丰碑,使红色精神与爱国情怀在时代的浪潮中泛起新的浪花。

祖国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离不开战场胜利带来的稳定环境,更离不开钟礼昌等老一辈军人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无谓牺牲,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屏障,让和平之花在边境线上绽放。正是他们竖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才有了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新时代军人戍边英雄事迹,使人民军队在新时代征程中延续老兵血脉,让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用青春和热血续写忠诚篇章。

【记者手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人民军队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征程,涌现出了无数像钟礼昌一样为守护国家繁荣昌盛、和平安宁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辈。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军人精神,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它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